搜索: - 魔教教主

共 56 条结果,以下是第 21-30 条。(用时 358 毫秒)

这些不是演义

江湖兵器魔教教主2012-08-14 18:15:40

萨苏的帖子不只是演义更是评书。三国演义总比三国志好看,三国评书比三国演义更受到群众的欢迎。萨苏的一些散文味道足,招人爱看,只要不涉及历史,我还是爱看他的帖子。 第二篇,熊国宝继续未完的使命是来自于2006年南洋日报日报对熊的专访。 第三篇,从旁听生到世界冠军--记熊国宝是80年代特别流行的人物通讯,其中也有些报告文学的痕迹。在转载此篇的网站上还收录许海峰、汪见虹、韩爱萍……一大批80年代体育明星的通讯,我的印象是全部收集于当时的《新体育》、《体育报》等报刊杂志,非常熟悉。 这些文章都是记者对...

咦?你怎么知道我入党了

江湖兵器魔教教主2012-08-14 16:41:41

在下正是一颗中国共产党党员。

求同存异吧

江湖兵器魔教教主2012-08-13 22:44:44

敬爱的周总理曾教导我们说:“我们上网是来求团结的,不是来吵架的”,虽然绝大多数网民群众都是跟我们好总理的教导反着来,但我还是要执行总理遗训(听起来又象是另外一个总理)。 根据我在网上的经验,争论的过程中会发现绝大多数的不同意见和看法经过回溯到了原点,这个原点(出发点)就是不一样的。但是这类出发点的不一样,很难判定对错。我说萨苏这错那错,最后是可以根据当时的体育报道或更多老同志的会议来判定对错(硬伤可以辨明),不过“这些本质上都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程度的不同而已,没有你退五十步可以退...

回复:第三篇是《从“旁听生”到世界冠军---记熊国宝》

江湖兵器魔教教主2012-08-13 21:59:41

http://read.workercn.cn/Ebooks/T0403/200612251645180909/yuedu7.html 从“旁听生”到世界冠军——记熊国宝 ——记熊国宝 孙儒荣 南昌市,地处长江之南,但却非江南富庶之地。 1962年,这是整个中华大地经过三年困苦和饥饿后复苏的第一年。11月,这才是初冬季节,但人们瘦弱的肌体却似乎已感觉十分寒冷。家住偏僻的高桥市场附近的熊家,在并不欢乐的气氛中又添了个男孩。本来这家人已有五口,丈夫熊吉旺是一个小店的店员,就靠他每月五十来元的微薄收入,支撑着这个家。拮据的经济、有限的定量供应食...

第二篇是《熊国宝继续未完的使命》

江湖兵器魔教教主2012-08-13 21:50:46

来自南洋日报(这份报道我有印象,以前肯定看过) 相信对羽毛球爱好者而言,熊国宝并不是个会让人感到陌生的名字。和韩健、杨阳和赵剑华并称中国“四大天王”的他,是中国羽毛球国家队在1980年代至90年代辉煌时期不可忽略的人物。 杨阳和韩健在退役后曾到大马执教,其中前者已改战商场,后者则在大马居留多年;多次担任在比赛担任评述员的赵剑华在1999年和吴文静共结连理,一年后喜获麟儿。 或多或少,大马球迷都曾在报章或媒体上得知这些昔日天王在退役后的日子,唯独熊国宝,自退役后人们对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曾到泰国经商...

文思请进,转载关于熊国宝和汤姆斯杯的三篇文章

江湖兵器魔教教主2012-08-13 21:40:27

这次有点气急败坏,面对萨苏的东扯西拉,我是拍案而起,宁可不再潜水逍遥看帖,也要花时间出来揭错。横眉冷对水帖指,俯首甘为网友牛。虽然我说萨苏这也是杜撰,那也是扯淡,但毕竟依靠的都是对过往的记忆,时隔多年,我的记忆是否准确?也不好说。所以,我又在网上仔细搜了搜,找到以下三篇文章,供参考。事实证明,我的记忆基本准确。 第一篇是中国羽毛球史话,其中关于1986年汤杯记叙如下,我的印象是该文此段描写应全部来自1986年的新体育(第5期?第6期?) 其中1986年的汤姆斯杯和尤伯杯赛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举行,但中国队早已下...

妙极!!!!!!

江湖兵器魔教教主2012-08-10 23:51:38

早点开这个回帖,我也就不浪费时间啃嗤啃嗤打那么长的回帖了。说得好,我附议。

哪有什么熊国宝眼望教练席,侯加昌压手要速胜啊

江湖兵器魔教教主2012-08-10 23:44:56

这是萨苏胡扯的,这是他的特别典型的一贯文风,到了节骨眼上,就身临其境的白描一下场景,好像开了天眼,没有他看不到的细节秘事。 我当时也看了比赛,哪有这一出啊。 所以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嘛。

再试试

江湖兵器魔教教主2012-08-10 23:35:36

马列主义几十大本,要学点精的。您老人家的总结就做到了,一针见血,一语中的,一说就准,一抓就灵。

奇怪

江湖兵器魔教教主2012-08-10 23:26:46

回复的帖子总是显示不了,没有过滤词啊。不是马甲。

京ICP备14028770号-1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