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激起的灵感
抚摸我,温柔的眼睛。温柔的,温柔的,温柔的手。我在这儿很寂寞。------《尤利西斯》第三章
我一直以来都很欣赏美国女作家艾瑞卡.张(Erica Jone)的一句话:“读《尤利西斯》时,晦涩难懂的部分
总是跳着看过,但我依然跟别人说,那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因为这句话所引起的共鸣就象白丁先生所说的
“我不懂音乐,但我热爱音乐”一样的率真,直白。
被世界文坛公认为“文学天书”的《尤利西斯》因为其作者詹姆斯.乔伊斯意识流的写作风格而变得更加难以
通透的理解。但不论是乔伊斯的曲涩文风还是该书曾经因“有伤风化”而一再遭禁,全球有不计其数的人会在
每年的布卢姆日(六月十六日)去都柏林朝觐,去体验都柏林人一天的生活。因此象我这样一个只能在心里一遍
遍朝觐的人看到这本《乔伊斯与诺拉》(又名《诺拉传----真实生活中的莫莉》)时那种如获至宝的欣喜就不
难理解了。 这本由英国女作家布兰达.马多克斯写的乔伊斯妻子诺拉的传记,通过翔实而生动的叙述,使我看到了莫莉的
最主要的原型,就是作家自己的妻子诺啦。詹姆斯.乔伊斯曾经说:“‘运气’为我提供了我所需要的东西。
我好似一个蹒跚而行的人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弯腰一看,那正是我所需要的。”而1904年6月10日,在都柏
林的纳索大街上,运气为乔伊斯送来了诺拉,从此他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进而成为现代文学
的前驱。 年方二十岁的诺拉天生丽质,她令乔伊斯一见倾心.......他们马上定下了约会的时间----六月十五日。权威
的《乔伊斯传》的作者艾尔曼认为“乔伊斯让《尤利西斯》的故事发生在那一天,是他对诺拉的虽然间接的,
然而却是意味深长的赞颂。正是从那一天起,他开始与他周围的世界发生了关系,从而摆脱了丧母以来的孤独
感。” 在遇到对方之前,诺拉是芬恩饭店的女招待,在都柏林深感寂寞的生活着,除了色迷迷的客人和饭店的姑娘
们,她连一个朋友也没有,她那天生的乐观精神被磨折了,取而代之的是经常性的痛苦和忧郁。而乔伊斯则过
着放纵的生活,怀疑自己的文学才能,他渴望得到营救。所幸的是随着他们频繁的鱼雁传书,爱情的飞速发
展,乔伊斯意识到诺拉就是他的救星,一个能解救他,保护他,原谅他的女人。而且从当时乔伊斯的信来看,
显然不是写给一个文化水平低的人的。诺拉明白,她所邂逅的这位文学家不仅爱她的身体和灵魂,而且爱她的
文字。(就是莫莉在第十八章里大段大段激情四溢的不带标点的内心独白)。对于孤独无助的诺拉来说,那次
爱情是她唯一的选择,唯一的希望。她把乔伊斯的信作为秘密保存下来,在自己的小屋里一遍又一遍地读着,
努力去理解信的内涵。
乔伊斯与诺拉由一见钟情到私奔逃离都柏林以及之后在国外动荡不安的生活充满着苦涩与困顿,也洋溢着希望
和激情。在远离爱尔兰之前乔伊斯给诺拉的信中写道:“我不能加入到这种社会秩序中去,我只能做一个流浪
者。我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是惊人的,但我对此不屑一顾。”乔伊斯请求诺拉与他私奔,这和诺拉所要求的求婚
大不相同,但她答应了他。于是,乔伊斯和诺拉,一个22岁,一个20岁,怀着巨大的勇气离开了爱尔兰。
诺拉对于未来充满渴望,但她不报什么幻想。虽然她深爱的人不打算与她结婚,但她相信他的话:“没有一个
人象你那样与我的灵魂这么接近。”乔伊斯确信他将成为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她断定那不是假的,
事实上,诺拉对男人有着很强的判断力,她勇敢的挣脱了那一条条连接着过去的绳索,头也不回地跟乔伊斯登
上了去苏黎世的航船。
诺拉的早熟与大胆,既深深吸引着乔伊斯又总是引起他对诺拉忠贞的种种猜疑。尤其是在创作《尤利西斯》期
间,乔伊斯完全沉溺于令人毛骨悚然的想象之中。他甚至怂恿诺拉去吸引别的男子,自己去体验嫉妒和猜忌的
滋味,而他本人也时常移情别恋,所有这些体验都被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加工而成作品中的情节......
读完全书,掩卷沉思,我不禁自问道:也许一部伟大的作品单有想象是不够的,只是这样磨人的生活体验恐怕
我们凡夫俗子是很难有勇气去直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