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兄对俺的《武汉济世堂》提出“稍配点文字就更好”,现在发这一组照片,一起现补充如下:
俺在宗教信仰上属于盲盲。拍宗教片片,出于偶然。
一次在一湖边,听到朗朗歌声,被清澈的曲调吸引,听过,亦得知是教徒,从此,就记在心里。
另一次,扫街,从一闹市区经过,看到街边聚集三五人群,穿戴举止和我等都不同,说话声小,相互握手点头,斯文,从一个小院内还有慈祥老辈走出,俺探头内望,乃一清真寺,请教门口一年轻者,得知是刚做完礼拜,于是冒然进入,又陆续看到有三三两两人走出,其中不乏阿拉伯和南亚人。到室内问一中年女士,得知每周五下午都要做礼拜。
回家后,上网,翻书,阅读伊斯兰教知识。
又一星期五,沐浴更衣,当然没有忘记带上相机,直奔清真寺,先到一办公地方,有几位中年人,沟通后,他们未答复,但是同意引我见长者,经沟通,承蒙慈祥长者的宽容,应允我进去。
去的很早,只有十来个人,有的在静默,有的在看经,陆续屋内人坐满,个个虔诚,我这个抱着相机的显得很那个,到这时已经就不能再移动位置。
后来也遇到一个插曲,在楼梯口,被人拦住,态度生硬,盘问我的身份。事后,有媒体朋友说,这属于宗教加民族问题,要慎之。另外得知,在做礼拜时,一般清真寺是不让非穆斯林进去的。正因如此,对片片有些地方深感遗憾。
后来,去教堂,去了多次,和教堂乐队和一些教徒有了些接触。其中一次一个教徒对我谈了圣经,他的幸福观,也谈到他内心凡人的欲望,主对他的指引。和我这个第一次见面的人能够以这样的方式交谈,他的虔诚,博学,坦诚,有些是在这个物欲社会中与人交流难得体验到的。
拍了一些宗教片片,对这些也同样是生活中最普通的人物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们的眼睛,笑容以及那种淡定的气质。我想,有信仰的人,一定能够体会到幸福;信仰,也可以在心灵四周扎起一道篱笆,阻挡住可能泛滥的野草。
实现所有人的基本价值,需要每个人来完善自身的人格,同时,在内心,也要建立起利他精神,这样,自己才能生活在一个文明的社会中。
Hiya兄留言极是,教堂拍照,光线暗。俺照相用的是佳能400D。有时拍照时,用到了1/15秒,iso400,都到极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