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她的建筑是过去的格式和形式,居住在此的居民,有的悠闲,有的忙碌。从来到到离开,看见的,人群中终究似少了一些什么。在此,除了看到成群写生的学生以及在这个季节不多的游人中有年轻人,没能见到居民中的青年人,看到的,除了孩子,也就是中老年人。
第一日晚上和房东聊天,得知他的两个孩子一个在外打工,一个在外读书,房东自己已不做自己的本行-木工活,现在主要为游客提供住宿、饭菜,再就是种种茶叶和少量的口粮,现在以旅游为主要生计来源。后来从镇中小店老板那里得知,每年都有政府单位组织种植油菜,让出部分庄稼,为的是吸引游客;再后来又有居民说,在三四月的清晨,常有游客出钱雇村民烧柴,制造“炊烟”,出钱的人多,烟也浓,加上村民家中的炊烟,够热闹。只是这自然也就湮没了本该隐约的古镇。
古镇,河水依然透明,河底的石头上沾满了厚厚的墨绿色,放养在河中的红色鲤鱼格外显眼,不知古镇原来的人文气息和纯净的氛围,是否也随着这似流动又像凝固的河水和那燃放的“炊烟”一道,已经逝向了远方。
依水而建的古镇,狭小曲折的街道,俨然有序的建筑,恢宏精致的格局,这些依然如旧,但是,过去工匠建造时所形成的人与建筑的亲情,伴随着古镇她最重要的主角-人,他们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已经彻底消失了,人与自然以及建筑的情感关系变得只似貌合而已,古镇,已经失去了她最原有的历史生态环境,现在剩下的,也许就只有白墙和青砖的历史形态,如果还以古镇称呼我们所见的这些物理建筑,那她更象是一个盆景。
农耕文化,手工文明,青山,绿水,小河,青青的石板街道,默然树立的白墙青瓦,还有人,彼此应该怎样在当今这无形巨变的时空中才能真正的相互尊重,应该怎样才能彼此和谐共生。
canon400d,canon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