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眼花,记忆又不好,只好看着葫芦比画~
1.看到那小孩的姿态没有,朝前比划,它的兴趣点在右下看不见的地方,如果你的镜头稍为跟着斜一点,左上的树会多露一点,右边的门会更有透视感,张力可能会好一些,就象你得利用周边的环境,与主体形成互动,而不是光看到小孩在做一件事,然后你远远地或近近的拍了,至于到底应该怎么做,只有在现场才更有感觉。
2.孩子猫着身子向前,有故事,但你不是在讲正在发生的故事,你只是记录下有个故事在发生,至于发生什么跟你无关。如果你体会孩子的游戏,你就会用同样的视角去跟着他,仿佛你就是游戏中的另一个人~
3.他们在看啥呢,观众会这样问,你恰好又站在看不到他们看到东东的角度,乍办,最好的办法就是要么再近点,把挡住你的东东去掉,只关注孩子们的表情,要么你给出他们看的方向,镜头当然掉转朝向,朝他们看的角度。
4.乱了,三个孩子做不同的事儿,你都想要,啥也捞不着,如果是电视,可以拍完这个拍那个,如果是场景,就象你眼下所做,但这种情况通常不是为了引发兴趣,只是交待环境,如果你重点关注窗前那个,另外两个只是不经意带进来了,哪怕虚了也无大障~
5.跟第三是重的,这时候剃刀就得起作用了,凡是不增加重要信息的,剃~
6.看到这张,知道你第五的小九九,是为了交待老师来抓现行了,但是,非得要用这么傻的交待吗,留点空白或者把第三张调回来放在前面会死啊~
俺顺手打字,对不对奏不知道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