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有想到强大的中移动会失败得这么惨。
两年前,仿佛不可战胜的它强行推出OPhone时,媒体帮腔作势的吹捧声至今没有完全消散。当时人们以为它会成为开放移动互联网的劲敌,至少会成为一个有实力的搅局者,但是短短两年后,已经看到,即便是再强大的力量,想要违背市场规律,绑架用户和产业链,也是做不到的。
随着iPhone和原生Android系统在国内取得摧枯拉朽的成功,中移动却在苦涩地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感慨自己怎么没有iPhone这样的明星手机,第二件事则是重新评价OPhone战略,他们内部已经有人意识到OPhone是一个错误,现在是到了付出代价的时候了。
衰相毕现
提起联通和WCDMA网络,人们马上联想到iPhone。本来联通营销水平烂到了家,谁碰上它谁倒霉,可只有iPhone能够依靠其强大的号召力冲破了联通的重重拖累,取得了成功。
提起中国电信和CDMA2000网络,在一年前人们脑袋里反映出来的是一群破破烂烂、看上去皱皱巴巴的过时手机,但现在,内行人的脑袋里会出现摩托罗拉XT800的身影,这款手机的知名度比iPhone小得多,但在国内却取得了静悄悄的成功,成为了CDMA2000网络的明星高端机,并且是双网双待的,令中国电信喜上眉梢。
3G发牌近两年以来,作为落后者的联通和电信的明星手机战略各有斩获,现在又通过政治影响强攻工信部,要求兑现携号转网,说明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巩固地盘,而是要向中国移动进攻、争取它的用户了。
那么中国移动又如何?它的机会比谁都好,财大气粗的中国移动曾经花巨资扶持过终端产品,一批批的招标、厂商们的谄媚、无数的研发和攻关,就算是TD制式有问题,拿钱堆也应该堆出个好产品来。但最终,中移动一方没有明星机出来。
随着智能机和3G越来越成为主流产品,支持中移动的手机明显被边缘化了。当然,由于它的用户群太庞大,加上国内还没有成熟的携号转网政策,结果是,中移动的手机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当国外用户们拿着iPhone和Gphone们上网冲浪时,国内用户仍然使用着落后一代的终端、上着慢三年的移动互联网,甚至大部分人还只会发短信。垄断带来的用户受损已经非常明显。但最终,中移动如果还这么衰,迟早用户会抛弃它转走的。
不过,两年前,在智能手机研发上,中移动实际上比另外两家都提前了一步,是它首先意识到智能机的重要性,也是它首先投入了大量资金,试图在智能机时代仍然保持领先。联通和电信很晚才意识到智能终端的重要,并且扶持资金要少得多。
但为什么到最后,偏偏是中移动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呢?
答案在于Ophone。任何手机厂商(使用Win CE和Win Mobile的除外)如果要得到中国移动的支持,都必须支持OMS操作系统,生产的手机打上了标签叫做Ophone。
中移动希望OPhone能够成为与iPhone和Gphone竞争的产品,但最终OPhone却成了拖后腿的因素。
手机厂商里,为中国移动服务的开发人员往往有一种强烈的不适感。这种不适感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OMS系统太难用了,也不好看。中移动设计的界面不像是智能机的界面,反而像一群只知道2G手机的外行人设计的,第二,OMS在开发上也很不方便,需要专门学习OMS,甚至需要OMS的开发方播思通讯提供技术支持,更花费精力。但生产出来的东西却只能服务于中移动一家,可谓花大力气,收获却不大。第三,就算是厂商想用更好的操作系统,比如Android原装操作系统,中移动也不答应。
结果厂商们往往吃力不讨好,多花了人力物力,产品却充满了毛病,销量有限,一肚子苦水却无处可倒。最终,厂商们为中移动开发产品成了应付了事,为的是招标拿钱,不考虑长远。
其中最苦的莫过于国外厂商,以摩托罗拉为例,摩托罗拉在国外已经有了很成熟的Android系统手机,可是为中移动生产手机时,放着成熟的系统不让用,只准用不成熟的OMS,结果每次把国外成熟的手机移植到国内时,费劲了周折,最后功能还受到了影响,即便是和中移动关系再好的国外厂商最后也有无数的怨言,把更多的精力转向了别处,明哲保身了。
可以说,由于众厂商在实际上已经放弃了Ophone,OPhone已经死了,只是中移动出于面子上过不去,还不打算承认这一点,要到大家逐渐淡忘了的时候,才有可能会羞答答默默撤销OPhone。
如果当初中移动不推所谓的OPhone,而是正儿八经进行招标,现在说不定也早就产生所谓的明星机了,不会像现在这么凄惨。摩托罗拉为中国电信生产的XT800就是原生Android系统,由于系统成熟、省力、兼容性好,摩托罗拉开发起来省力,用户用起来好用,与中移动的OPhone形成鲜明的对比。
既然OMS这么难用,为什么中移动当初要推出OPhone?它的目的又是什么?
偷鸡不成蚀把米
中移动推出OPhone的目的很简单:在智能手机和3G来临时仍然能像以前一样垄断市场。
2G时代,由于垄断的原因,中移动是全世界最会赚钱的运营商。以短信为例,短信最多140个字,流量连1K都不到,但是却价值1毛钱。如果按这个比例来算,1M流量大约是100元,如果看一个小时视频,大约需要几千元。
如果问,最不想让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出现的运营商是谁?答案也是中移动。它恨不能让手机永远停留在最简单的状态,只能收发短信和打电话,因为这样它最赚钱。一旦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出现,用户可以选择多种方式进行联系,比如,移动QQ,移动SNS等,这些都是免费的,不用花钱。另外,流量费也会大幅下降,原来1M价值100元,以后如果包月的话,大概连1毛钱都不值。
所以一旦智能手机加移动互联网模式出现,中移动受到的影响是巨大的。上面还只分析了短信一种业务,还不包括对SP的影响。
正因为有切身利益,所以,中国移动研究智能手机比其他两家运营商都要早得多。它研究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垄断移动互联网,从而继续攫取垄断利益。最终,它得出结论,要垄断移动互联网,就必须垄断终端,要垄断终端,最好的做法是从操作系统入手。
恰在这时,Google推出了Android操作系统。Google的策略是:Android能把流量吸引到google的网站上,而google的网站对于用户是免费的,google只从广告商收钱。Google的做法有争议,但Android系统本身是开放的,允许手机厂商不用google的服务,也允许用户最大限度地使用第三方软件。
中移动迅速跟进,它的策略是:因为Android是开放源代码的,所以,中移动可以把Android系统拿过来,把界面和服务部分修改掉,都替换成自己的服务,号称是OMS。再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强迫手机厂商只能使用修改过的OMS系统,这样的手机就号称OPhone。一旦用户使用这样的手机,就不得不使用中移动的服务,这些服务既可以卖广告,还可以直接收费。
中移动认为通过推出Ophone,就可以继续垄断移动互联网。它强迫手机厂商使用OMS的行为本身就涉嫌垄断,但在国内反垄断法形同虚设的情况下,国企永远不会受惩罚。
然而,不管它的设想多么宏伟,也不管当初有多少人和媒体为它做鼓手,但Ophone不仅一直半死不活,还拖累了中移动,使它的终端变得越来越落后了。
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它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忽略了开放的力量。它以为依靠强制力就可以在国内市场上把iPhone和Android打败,最终,无孔不入的市场力量却使得这两种系统加速进入了国内市场,并把OPhone边缘化了。由于花费了过多的精力在OPhone上,原来领先的中移动反而成了落后者,眼睁睁看着竞争对手们在终端上取得了领先。
随着中移动内部腐b案的爆出,加上移动管理层的变动,营销与合作的收缩,它们也在考虑这项战略到底该怎么继续,或者怎么收场,但为时已晚,垄断巨头中移动第一次体会到落后的苦果。
当然,这还不至于造成全盘的失败,它在用户上的优势还是明显的。可如果还继续这么玩,后果还会更加严重。
不开放就死
如果要细细追究,那么中移动的OPhone战略还包括了如下几个小的失败。
首先,它的合作方播思通讯的技术实力还是有的,集中了国内手机操作系统方面最优秀的人才。但中移动过于干涉了播思的研发,提出要求过多,导致后来版本失控,与Android不能兼容,加上Android版本更新过快,OMS研发速度根本上。一旦版本不兼容,意味着为Android开发的程序不能直接跑在OMS上。这也意味着人们必须单独为它开发程序,在带不回收入的情况下,没有人会干这种事。
其次,中移动负责界面设计,界面过于幼稚,以至于对高端用户缺乏吸引力。
再次,OMS系统本身一直存在着运行缓慢的问题,2.0版本据称有所好转,但与原生Android还是没法比。
最后,播思通讯的技术支持能力还可以,但人手有限。中移动要求各手机厂商生产OPhone产品,手机厂商往往需要播思提供技术支持,播思人力的不足会拖慢研发的速度,造成厂商不愿意出OPhone机器。
但最主要的,OPhone的失败还在于它的封闭。
不管是iPhone还是Gphone,都有无数的应用做后盾,形成了开放或者半开放的产业链,但OPhone为什么做不成产业链?要知道当初OPhone也想推出应用商店,吸引开发者,为什么它推出很不成功?
要维持一个应用商店,需要花费人力和物力,比如,及时审批程序,公开透明的审批流程,等等。但中移动是有私心的,让它做到透明公开比让公鸡下蛋还困难,加上OMS开发与Android的不兼容性,开发者的意愿下降,看不到前景。他们也害怕到最后如同SP一样被中移动扫地出门,更没有什么热情。
最终,在一层层的错误积累下,OPhone成了现在这副僵尸的模样,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连中移动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失败的战略。
可这对于移动互联网来说,的确是件好事!迟早有一天,用户会冲破这最贵的流量费,拥抱真正的移动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