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竖老二还是竖中指,旅行的积极性不容忽视。
热爱旅行的人大都善良单纯,热爱人际关系和金钱的人相对更为世故和滑头。有些热衷于政治斗争的人声明:面对再美的风景我也无动于衷!而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天真的驴友会为一轮美丽的月亮哭泣。
所以‘傻逼’的由来不是没有道理!想想世上那些个不喜欢旅行的精明强干的家伙们,‘傻逼’的帽子你不戴谁戴?
纪伯伦形容‘一个真正善良的人不会问一个穿不起衣服的光屁蛋:你的衣服上哪去了?’一个真正善良的傻逼也不会问:旅行会有什么收获?健康的旅行是一种付出,不是为了收取胜利果实;真正的旅行是无家可归的实验;林语堂说:旅行的最高境界是流浪。
流浪者的队伍里基本不会有特别精明世故的人,流浪意味着脱离市井街巷的利益争夺走向荒野,而荒野里没有名和利。流浪式的旅行本身已成为一种叛道离经的生活方式,美国人在五十年代以【在路上】和【嚎叫】宣告一个时代的诞生,这些‘垮掉派’的放纵以波西米亚式的流浪来挑战传统清教徒的道德和资本主义的乏味。于是一个新群体在不久产生了:嬉皮士。百度得来的嬉皮士是这样的:
‘批判 他们批评政府对公民的权益的限制,大公司的贪婪,传统道德的狭窄和战争的无人道性。
贬义
嬉皮士后来也被贬义使用,来描写长发的、肮脏的吸毒者。直到最近保守派人士依然使用嬉皮士一词作为对年轻的自由主义人士的侮辱。
影响
当时的嬉皮士想要改变他们的内心(通过使用毒品、神秘的修养或两者的混合)和走出社会的主流。远东形而上学和宗教实践和原著部落的图腾信仰对嬉皮士影响很大。这些影响在1970年代演化为神秘学中的新纪元运动。’
嬉皮士运动不仅催生了摇滚乐和朋克,也在世界掀起一场新生活方式。嬉皮士们把流浪当饭吃了,林语堂说的最高境界也就突然变得遍地开花。
‘很多嬉皮士来自白人富裕家庭,他们抛弃富裕,来感受并赞美贫穷,体验简单而随意的生活。 ’
有一部【荒野生存】的电影描写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子弟不甘单调和规则,从而远走阿拉斯加并客死荒野。这不是一个特例,而是当时西方世界的一个侧影。电影里的男孩对他的妈妈说:‘我不要什么新的汽车,也不要什么荣誉。’一个简单的只想要快乐的孩子在这个世界上被逼的要做很多不情愿的事,直接的反抗就只能是放纵和流浪。放弃丰厚的物质享受去荒野受罪找死,这件事本身看来就是十足的‘傻逼’行为。因此,在保守主义的爱默生看来‘只有傻子才把时间浪费在旅行上!’他说的没错。
流浪和波西米亚的生活方式就是宁愿在越南强奸月亮也不愿在美国的大沙发上吃薯片。
流浪式的旅行和主流物质世界的生活方式唱起反调,表面上看,流浪和嬉皮士都是不负责任的状态。可6、70年代的嬉皮士是由反战而起,继而反对无休止的资本主义和霸权。这么看来,这不仅不是不负责任,而是负起了更大的责任。为什么这些看起来满头乱毛的似乎不爱洗澡的‘傻逼’们突然间变得高大而任重道远起来?因为万恶的资本主义可以带来物质,但带不来幸福和快乐。只有亲历了物质极大丰富而又了无生趣的生活之后才能体会到流浪的意义,这一点,嬉皮士最有发言权。
嬉皮士对于腐朽的资本主义犹如甘地对印度,甘地靠饿肚子恶心英国人,嬉皮士回归贫困精神和公社式的原始生活方式。物质主义病就像脑满肠肥的大汉可能疾病缠身,需要一碗苦口的药来清肠消毒一样。嬉皮士运动从另一个角度折射了世界贫富悬殊产生的后果:穷的过不好,富的也不快乐!
嬉皮士的流浪生活方式彻底改变了普通旅行的意义。
只要存在的意义是一种未知,由无病呻吟的空虚症式的旅行到改变生活方式的流浪,傻逼的大道越来越人满为患、拥挤不堪!
疯语于2012-01-20 23:55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