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彰阿写真 九

论坛:江湖谈琴作者:谭伯牛发表时间:2007-08-30 15:02
《清史稿·列传》云,汤金钊“素不附和议,与穆彰阿等意龃龉”;又云:姚元之“文章尔雅,书画并工,习于掌故,馆阁推为祭酒。穆彰阿素重之。後以论洋务不合,乃被黜”;又云:祁寯藻“自道光中论洋务,与穆彰阿不合”;按这些人都不是穆彰阿的“门生故吏”,而是同辈乃至前辈,但有一个共同点,即与穆张阿“论洋务不合”,并因此受到政治上的打压。由此推测,穆门中人如许球、罗惇衍等,所谓“主战派”者,大概都不会是“穆党”。
  
  “三直”中年纪最小的朱琦,有点疑似。他未与穆彰阿发生过冲突,他与曾国藩保持了长期良好的关系,而国藩与穆彰阿关系密切。想来,对穆的态度,他与陈、苏不同。他曾在一份林则徐的手迹後面写了一段跋文,中云:“文忠公(谓林则徐)高节大名,海内瞻仰,过于长白相国。其嗜士则同,勤吏职亦同”[1]。按,长白相国,即穆彰阿。此谓林则徐的名声比穆彰阿好,但是,在敬业和爱才方面,穆彰阿不输给林则徐。这个评价不低。尽心政务与识拔人才,幾乎就是宰相的全部工作,说穆彰阿两件事都做得不错,褒扬之意不言而喻。而且,人家请他为林则徐的手迹题词,他偏要犯忌讳,不但提及众所周知的林氏政敌的名字,还说这人的好话,竟有为穆彰阿鸣屈洗刷的意思。由此,似可说朱琦有“穆党”的嫌疑。
  
  还有一种情况,则是传言受穆彰阿排挤实则情属疑似的人,如戴熙。江庸《趋庭随笔》云:
  
  穆彰阿当国时,索画于戴醇士,戴临吴墨井山水一幅畀之,意殊矜秘。穆彰阿大怒,以其为水墨不设色也,谓人曰:“戴为某伶画扇尚设色,视我宁不如优人耶?”竟短戴于文宗,斥其行止不检,戴遂以侍郎降三品京堂候补。後虽殉难,得谥文节,然请建专祠,卒不准,盖穆彰阿指摘其临终诗“撒手白雲堆里去,从今不复到人间”二句为怨望也。
  
  按戴熙字醇士,是清代著名画家。此则笔记说穆彰阿索画,仅因戴熙画的是水墨,遂勃然大怒,施以辣手。窃谓不可信。因为,百馀字的纪事,即有两处大谬。一,谓穆彰阿在清文宗面前诋毁戴熙(“短戴于文宗”)。按,戴熙被勒令“休致”,在道光二十九年,其时文宗还是皇子,穆彰阿到他面前告什么状?二,谓穆彰阿说戴熙的绝命诗有“怨望”朝廷之意。按,穆彰阿死于咸丰六年,戴熙于咸丰十年殉节,试问,先死人如何“指摘”後死人的绝笔?真是鬼话[2]。
  
  谬误如此,已可宣布这段笔记绝非史实。然而,还可举出一分证据,不仅证明穆彰阿与戴熙并未因赠画闹不愉快,更可证明穆、戴之间实有一段值得纪念的翰墨缘、师生情。戴熙作画赠人,皆有题跋,後人将这些题跋辑为《习苦斋画絮》一书。其书卷二云:“鹤舫相国老夫子命画小册,谨将近年所见古画摹写八叶,恭求诲正。门下士戴熙作于宣武城南味经室”;卷六云:“松根煮茶图,鹤舫师相命”。据此可知,戴熙至少给穆彰阿画了八小一大共计九幅画,且都是应穆彰阿“索画”之命。江氏《笔记》提到的“临吴墨井(名历,清初名画家)山水一幅”,或许正是“近年所见古画摹写八叶”中的一叶。而题署“门下士戴熙”“恭求诲正”,出语恭敬,也实在看不出有何“意殊矜秘”的态度。
  
  同样的情况,还有何绍基。陈锐《袌碧斋杂记》云:
  
  道州何子贞(绍基字)先生书法为一时之冠,其行楷少时已有重名,而何文安公(凌汉,绍基之父)有誉儿之癖,尝以所书夸示同朝。相国穆彰阿颇嫉而厌之。功令:殿试对策四道,先生策末总结处有:昏塾悉平而成功者大,行见圣泽覃敷;云云二句,束上起下。穆相以大行二字连写,有干忌讳,遽摈诸进呈十本之外,不得大魁。[3]
  
  按,何绍基是清代著名书家。此云穆彰阿妒嫉他的书名,遂在考试中下毒手。或云,穆彰阿善作草书[4];而何绍基恰以草书名世,揆诸“同行生嫉妒”之义,这个故事或可信。只是,按诸史籍,我们却发现穆彰阿根本没有下手的机会。何绍基是道光十六年进士,在本年四月二十一日参加殿试,查《宣宗实录》,本年钦点殿试读卷官为长龄、阮元、成格、程恩泽、卓秉恬、廖鸿荃、史谱与王植,并无穆彰阿。因此,何绍基若在试卷中连写“有干忌讳”的“大行”(谓皇帝驾崩)二字,能指出这个谬误的只能是八位读卷官其中的一位,绝不可能是穆彰阿。此外,穆彰阿与何家,渊源不浅。他与绍基之父凌汉,是嘉庆十年乙丑会试的同榜进士,远有“同年”之谊。去年,穆任会试正考官,何任副考官,近有“同事”之雅。而在今年秋天,穆、何等十五位“乙丑同年”还将在京师举办同学联谊会,届时,饮酒赋诗,绘图作记[5],其乐融融,煞是热闹。以此,说在此期间穆彰阿对同门兼同事的子弟下毒手,未免太不近人情——且不说他根本没机会。据此可知,陈氏《杂记》所录亦非史实。另有人说,下毒手的不是穆彰阿,而是卓秉恬,则近于事实[6]。
  
  
  
  
  
  --------------------------------------------------------------------------------
  
  [1]
  
  [2] 江书谬误业经黄濬《花随人圣庵摭忆》指出。
  
  [3]
  
  [4]
  
  [5] 参观震钧《天咫偶闻》卷三及汤贻汾《琴隐园诗集》卷三十四《题于莲亭同年会图君乙丑同年二百三十三人丙申秋会于都下者曰史荔园朱椒堂帅海门何仙槎赵秀峰姚伯昂特芳山徐香垞陈苇田张昙村穆鹤舫彭春农徐星伯郭鹤眠及君十五人而已春农为之记》。
  
  [6] 卓秉恬是四川人,何凌汉曾戏谓他是与人私奔的卓文君的後裔。以此,卓“深憾之”,故在今科殿试实施报复。见。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