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良文人

论坛:江湖谈琴作者:谭伯牛发表时间:2008-06-29 07:06

有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是清人赵翼代金人元好问立言,是一句委婉的反语,谓在国破家亡的背景下,再伟大的诗人,终归不幸。王闿运尝在日记里写道:“国破家亡,俱是江南才子上好诗料”(此语似非王氏首创,然迄未觅得原始出处,暂且算在他头上);则是径直责骂无良文人——当然,这话有地域攻击的意味,政治不正确,将“江南才子”换成无良文人,便正确了。现在不是国破家亡的时代,而是大国崛起的时代,然而,政治地理在变化,自然地理也发生了大变动,这就是造成数百万人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汶川巨震。显然,这是不幸,不仅是灾民的不幸,也是国家的不幸。再如何救助有力,再怎样重建辉煌,仍是不幸。这是常识。坏事可以变成好事,不幸却无法转为幸福。这也是常识。蹊跷的是,偏有人要出头挑战常识,先有江南才子“含泪”宣讲遇难小朋友都升天做了菩萨的法言,继有山左名士吟诵“纵做鬼也幸福”的名句。吾辈略具常识的俗人,于此,不禁瞠目舌挢,浑身冰凉,不得不三复闿运之语,聊以压祟。

按,山左为山东省旧称。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山东大震,即1668年郯城8.5级地震,是历史上中国东部地区发生的最大规模地震,因灾死者五万馀人。从绝对数字来说,亡者少于今次,从相对比例来说,亡者约占全国人口总数5%;而且,地震级数高,震后引发海啸,流行瘟疫,事态远较今次为严重。时人记录,凡泰山周边府县,震前“皆先有白气冲天,继有声自西北而东南”,“有星月皎而大雨者,有飓风发而海水涌没城郭者”(蒋石樵《什著》)。按,“白气冲天”,即日本人宇津德治主编《地震事典》所称“空中的发光现象”,与大气、水文、动植物异常现象一样,常被人观察到,“往往被一些非专业人员认为是地震前兆”,“但要阐明同地震之间的物理因果关系是困难的”。说实话,愚以为“专业人士”这种因为目前搞不懂就不承认“前兆”的态度不可取。

有人写诗,对灾区进行全局扫描:“马蓍山崩石四散。五庐固山劈一半。沭河崖裂葛湖翻,井口喷沙黄水漫。泰安白气长亘天。峄县黑云如墨炭。撼倒郯城城堞坍。压覆安丘户十万。更苦沂州无半椽,楼台尽塌人糜烂”(《扫红亭吟稿•地震》)。受灾最重为郯城,据《县志》,当地震发生,“一时楼房树木皆前俯后仰,以顶至地者连二三次,遂一颤即倾。城楼垛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俱倒塌如平地”。诗人陈维崧撰《地震行》,述灾後惨况,云,“琅琊城外千村尽,李家庄上万人死”,云“长平之坑四十万,积尸未必甚于此”。按,郯城是重灾区,郯城以北七十里的李家庄则是重灾区中的重灾区,据彭孙贻《客舍偶闻》:“李家庄一镇并陷,凡数千家。有客自李家庄来者,未至里馀,臭不可闻,一村俱死,无收瘗者”。

略引史料,可知历史上这次地震有多惨。不过,文豪蒲松龄记述这次地震,视角、观感非同一般。当日,他在临淄与人饮酒,遇震,赶紧跑出房间,稍定心神,即注意到“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文末又记一则与此相映成趣的“花絮”,谓某妇当地震来时正上厕所,不及整装,狼狈奔出,嗣後,“惊定作喜”,“指天画地”,向人显摆脱险经历,“良久,忽悟一身未着寸缕,乃奔”。于是,松龄曰:“人之惶急无谋,一何可笑”。在地震时专看人穿没穿衣服,这是非常视角;不体谅常人慌不择路的困窘,反讥其“无谋”,这是麻辣评论。初一听,有点意思,细一想,没有人味。然松龄是古人,有点道学气,可以原谅,他只是死心眼,并未丧心病狂,不够格做无良文人。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