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拍到不如想到--漫侃城市街头摄影

论坛:江湖色作者:猎人发表时间:1999-11-15 12:14



图片说明:当中国的老年人对青年人学跳西方迪斯科舞进
行一番斥责之后,自己也跳起了"中国迪斯科舞"--大秧
歌,从中体验到了渲泄情绪的快乐。年轻人对父辈们这种
近乎怪诞的行为给予很大程度的理解。跳这种发源于中国
北方民间的舞蹈,需要节奏铿锵的鼓乐进行伴奏。这种鼓
乐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大大超出了官方规定的城市噪音标
准。政府不得不出面干预,将他们哄到远离居民住宅区的
大街上或公园里去跳。现在,仅北京一地就有无数老年秧
歌队定时定点开展活动。他们还经常应邀参加婚礼庆典,
不仅锻炼了身心,还得到了经济收入。


走到拍到不如想到――漫侃城市街头摄影


街头摄影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纪实和风光。通常意义上
的街头摄影是指纪实那一部分。一位新华社资深摄影记者
说:"在街上碰新闻的做法太盲目,碰上的可能性很小。
专业人员通常不会挎着照相机满大街乱转去抓拍"。专业
摄影记者的工作方式是,根据报道提纲和新闻线索制定拍
摄计划,然后依照计划去拍摄。

并不是说专业人员不在街上抓拍,也不是说街上不发生有
纪录价值的事件。事实上,有不少重大事件是在街头发生
的,许多好的纪实摄影作品也是在街上抓拍的。翻看优秀
新闻摄影图册,街头摄影作品占有相当比重。其中不乏象
《小平您好》、《俄罗斯十月流产政变事件》、《里根遇
剌》这样具有重大政治历史价值的事件,也有象《上访者》
、《胜利之吻》这种凡人小事。

业余摄影爱好者更不可能整天提着相机在大街上转悠。同
专业人员比,业余爱好者无论在事件线索和拍摄位置方面
(有时根本被排除在现场以外),还是在新闻意识和发售
渠道方面,明显处于劣势。业余摄影爱好者拍出的街头照
片,至少在题材方面,普遍缺乏力度。

业余人员从事街头摄影活动,有必要认清和立足自己的现
有条件。专业人员是"正规军",占据重要的点和线,装备
精良,资金雄厚,技术精湛,机动性强。但是人类社会象
万花筒一样,每天演化展示出的画面是精彩绝伦和变幻无
穷的。业余爱好者的创作空间非常广大,甚至专业人员也
到这个空间来淘金。京城"王家四兄弟"所从事的工作可谓
是专业摄影工作,但是他们也比较喜欢抓拍街头凡人小事。
在中国日报当摄影记者的王文澜虽然在采访"两会"时使用
大炮,但是在街头却喜欢使用无声手枪。据说他比较腼腆
内向,抓拍时不与被摄对象交谈,只在旁边冷静观察,在
关键时刻用袖珍相机突然猎取。他拍摄的一位父亲给小孩
在街边练习踢足球的照片,是在笔者家门口拍的,是我早
已看惯了的景象。他从这个现象联想到了中国足球,而俺
却没有。在北京旅游局专门从事北京风景名胜拍摄的王文
扬,也在街头拍了一幅《霹雳声喝断霹雳舞》。表现的是
一个小伙子正在水泥地上用肩膀起劲地打转转,旁边有一
群人围观,一位老太太冲进场来大喝一声,观众用愕然的
眼光看着她,而那个小伙子歪着脖子想努力停下来。这幅
照片读后令人捧腹,表现了中国人的代沟现象。

中国正处在历史大转折时期。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历史,
中国人近100年来所做的事情,概括起来说,就是告别封
建社会。这期间,新旧观念在社会各个角落里发生激烈碰
撞,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日常
生活等各个领域。国内外高水平的摄影者深有感触地说:
"中国可拍的东西太多了"。而不少业余爱好者拿着相机却
很茫然,感到无从下手。摄影人如果不站在政治的、历史
的、哲学的高度去认识这个世界和所发生的事情,那么在
街头拍什么的问题,恐怕很难解决。以中国近年很火的气
功为例,它本是释、道、儒、医、武中的练性、健身、养
生、搏击之道。传统气功练习方法其实非常规矩,绝非三、
五年能练成,应该说是一种哲学的人生观和生存方式。后
来被一些人利用炒作得玄之又玄,以至于发展到今天的地
步,有着非常非常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根源。这个题材是任
何人都可以拍到的,但是乞今为止,没有看到表现这个题
材的图片。

业余爱好者街头摄影需要注意和掌握的事情固然很多,但
是最为重要的是,应该扬长避短,以小见大,用人们社会
生活中最平常的影象反映社会历史风貌,力求使作品具有
一定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这个问题一旦解决,象如何建
立自己的信息渠道和如何深入挖掘题材等问题则迎刃而解。
至于用什么器材怎样去表现主题,就更容易一些。无非是
用20头象阮上校那样抵着越共的脑袋开枪,还是用200头
象中国游击队那样端着三八大盖向日本鬼子射击。如果究
竟在那个瞬间搂板机心中没底,一开始大可以按照"宁肯
错拍36张绝不漏过一张"的原则来拍。一幅好照片的价值
远远超过一个胶卷的价钱。倒是罗伯特·杜瓦斯诺拍摄的
《马约尔歌舞厅的后台》那种在风尘场所中,战后法国姑
娘为了几片面包,甘愿裸露身体,让男老板挑三拣四地审
视的镜头比较难。这恐怕是连混世神功大法(摄影关系学)
第十层的功夫也难以解决的课题:-p这个社会问题中国现
在也有。不过,这样的镜头对于一般摄影爱好者来说难度
大了一点,还是留给特别想拍又特别会拍的人去拍吧。

很多年前,笔者曾经看到过一幅程玉扬拍的《春天》。画
面中一对身穿皮衣的青年男女在春节期间骑着自行车串门
儿,男的车后架上有一个大花篮,女的车后架上夹着一束
鲜花,给寒冷的北京带来一股春的气息,也给传统的北京
带来清新的观念。他是骑在自行车上跟在人家后面,一手
扶把一手用FM2抓拍的,不知道他是怎样调焦的,大概是
拍摄的一瞬间双手撒了把。据说他露了这一手绝活儿,被
调到北京日报当记者了。这个抓拍技巧够难的,好在大多
数中国人天生会玩骑自行车这个把戏。朋友,你不想试试
吗?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