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帮你问过“老外”(他们说:你才老外呢!)
“你们这里的记事为什么特牛,比如”世纪之图“中极少收好的风光。
唯安嫂的例外?”
回答是:这阵子兴这个。以前兴过纯艺术的。(道可道,非常道?)
再问下去,得到的回答更好玩:“你们太理念了!你想,你们已有几
千年的历史,而我们只有几百年。。。”
我是哭也不是,笑也不行。
植根于我们的理念中是文化的独占性,而不是共享性。接下来就是寓
意,寓教于乐,反正就是要“意义”,反正就是要有“教育意义”。
人类那种对自然和生命的崇拜,以及基于这个之上的对自然和生命的
探索热情,反而使得他们从原始的敬畏演变成理解和热爱。从已知的
水平伸延的不可知,而不是由无知定论的不可知。于是,
人的行为,活动的教育意义回规到了热爱和享受生命。
少了拘束,当然就放得开放些。
好?不好?
一涌而上的行为好象叫:“Schoolong behavior".
阵发性自言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