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看一张好片子时,就像与一个可爱的、有味道的、魅力十足的MM做情感游戏。先是被吸引,然后抗拒她、离开她,随后又不由自主地靠近她。在这样的进出之间,完成了对一张照片的审美。
要想让人既靠近又离开一张照片,这张照片需要什么样的气质呢?
首先,它要准确表达事物本身,它回到事物,忠诚地对待事物,对待其形状、光泽、硬度、动态。。。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中可能具备的性质,然后,照片必须给出事物本身并未讲述的东西,即事物的隐喻。那意味似乎在,但不是浅显存在着的,不是被光线照亮的,只有等到摄影者给它一个角度、一个亮度时,那意味才显露出来。。。所以,除非深刻地理解了生活和生命,否则很难拍出好的片子了。在糖水和接近艺术的照片之间,有一个极大的“人的差距”,有大量修炼的苦功要做。
当然,前提是摄影基本功都过关了。像我这种基本功不过关的人,说得再深刻也是瞎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