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着回答

论坛:江湖色作者:garllee发表时间:2002-04-04 00:45
我觉得还是底片决定一切,这个底片时指经过显影的底片。反差大的底片决定了相片的“灰”,无论用什么滤镜,也是强迫趋近。
底片密度变化和反差的关系,我觉得是变化越大,反差越大,这种变化不是指从头部到趾部的绝对变化,而是指(不恰当地讲就是曲线不平滑)变化强度。
135,120,4x5片幅的tri-x我都用过。但很难给您一个准确的答复,只能与您探讨一下。原因是显影的方法不一样,这样即使相同的胶卷也失去了在同等条件下比较的可能。(同时4x5标定片速是320)
同样是tri-x的135,120和4x5在印到同大的情况下(必须有个最小尺寸,8x10,用contact的方法没有意义了)反差有区别,这个反差的区别我觉得是我们肉眼的识别问题。反差不同的排列由低到高是:4x5,120,135.到8x10片幅的135已经可以看到颗粒了,即使用diffuser来印,颗粒产生的反差感觉还是不可避免。120片幅很正常,4x5还是灰。我没有试验过将不同片幅的胶片按同比例放大比较,我想排除4x5显影的缘故,在同样条件下,反差应该是一样的。(谁有这方面的经验,请谈谈。)
最后关于灰的二维空间论,我有一点体会。全影调产生平面感,在画面上就需要能产生透视的线条来弥补,大幅机的景深掌握也是一个平衡这个问题的方法,所以大幅很多景深无限远(商业摄影除外)。
上面的片子在印相上还是可以改变灰的外观的,比如:中景用#3号减2秒曝光,天空下部用3.75号减4秒再用0号烧2秒,上部用1号再加4号。前景用#3号干就可以了。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   :)
  • 速度 
  • 2002-04-02 23:42
  • 85
  • 313
  • 0/0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