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山包与黑颈鹤
(一)
距昭通市西80多公里,有个叫大山包的地方。早就听说这里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黑颈鹤的越冬栖息地。从昭通市出发,我们乘坐的三菱吉普车就走上了一条坑坑洼洼的乡村公路。坡陡弯急路窄,一旦对面来车,我们只好早早停下来耐心等待。经过鲁甸县龙树乡,由于路况太差,我们只好从龙树河的河床里行走了十多公里。
出龙树河,汽车开始爬山。20多公里的路程,车上的海拔仪从2100升到了3100多米,车外的气温也从18℃下降到了5℃.绕过几个山包,一个小镇出现在我们面前,司机小王告诉我,大山包到了。我看看表,80多公里的路程,我们花了两个多小时。
一打开车门,呼啸的刺骨寒风扑面而来。已经进入三月下旬,天气仍然十分寒冷。还好,我来时已把多年未用的皮大衣带上了,算是勉强抵御住了袭人寒气。
天色已晚,陪同我们的市科技局熊明海局长安排我们住在小镇上的“鹤缘庄餐旅馆”。钻进小旅馆,中间有一个煤炉,炉火正旺。在这荒凉寒冷的山区,能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小天地,那感受,不亚于住进了城里一个五星级的大酒店。
(二)
围着火炉,老板娘给我们端上了晚饭。没有电,我们点上了蜡烛。吃的是当地特产的清炖鸡、腊肉、红烧洋芋、荞麦饭。老板娘告诉我们,由于气候太冷,山上不长蔬菜,煤也从山下运上来, 100公斤要花34元。
老板卢明华,38岁,汉族,大山包人。前几年看到来这里摄影旅游的人多起来了,开了个小饭店。有了点积累,又建盖了这栋一百多平方米的三层小楼房,有十七个床位。加上他们这一家,整个小镇就只有3个小饭店,共40个床位。
我们和他聊了起来。据他老辈人讲,大山包有人居住的时间也只是100多年。这里的人大多是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为躲债、躲拉夫派款逃来的。以后逐渐在这里定居下来。全乡 平方公里,现有15,000千左右居民,有汉族、彝族和苗族。
大山包气候恶劣,十年九灾。主要灾害是冰雹和霜冻。无霜期只有70-120天。山民们在地里只能种些洋芋、苦荞、燕麦。经济收入靠卖卖牛、马、羊、猪等牲畜,人均收入不到400元。
谈到摄影,卢老板也很内行。他告诉我们,每年都有很多国家的摄影爱好者到这里。别看我们的店不大,很多国家的人都来这里住过呢。他就接待过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日本、欧、美等国家的爱好者。这里摄影创作三个时期最好:一个是秋天,红、黄、绿各种颜色都有;一个是冬天雪景;再就是越冬的黑颈鹤。
卢老板告诉我们,来我这里的, 有一个马来西亚的,叫卢汉州,74岁了,每年来两次,一呆就是一两个礼拜。他带的相机才叫大呢。还得花20元钱雇一个人专门背着……叫什么“8×10”,等好半天才按一张。 看来,这卢老板可是个见多识广的人,你如果带的是尼康、佳能,可千万别在他面前耀武扬威。
(三)
第二天起来,已是七点钟,赶到黑颈鹤栖息地大海子。来得太晚,黑颈鹤早已飞到外面觅食。大家懊恼不已。走进一个叫做“大发子塘”的村子。屋子全都是用土坯垒成的,屋顶盖着厚厚的茅草。熊局长告诉我们,这种房子的特点是冬暖夏凉。
走进一个农户家,屋里一老人。名叫路洪有,73岁。他告诉我,人们都下地干活去了。村子里一共有52户人家,都是汉族。由于这一带生存条件较恶劣,也为了保护黑颈鹤,政府已考虑将这里的村民迁往思茅等地。据说已经搬走了200多户到江城董整。我问老人愿不愿意去,他说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去。认为天气太热,疾病又多,受不了。据他说,搬过去一些人后来又返回来了。这真应验了一句俗话─在惯的山坡不嫌陡。艰苦不艰苦,也只是个相对的概念。
村外的山坡上,村民们正在种洋芋。这里的耕作方式很简单,前面一匹马犁地开沟,后面两个人,一个播种,一个施肥培土。
荒坡上,一个女孩身披毛毡,正在照看几十头绵羊。圆圆的脸被冻得红通通的,她叫施绍艳,今年12岁,上小学五年级了,家在大山包跳墩河19社。她说家中有四口人。这羊群中,她家的只有14只,其他的是亲戚家的。周末,不上课了,为家里照看羊群。养绵羊主要是为了剪羊毛、织毛毡,或是卖给地毯厂。而她读了书以后干什么呢?她说还不知道呢。
(四)
卢老板说,黑颈鹤在这里越冬有多少年不清楚了。反正是这里还没人居住的时候,它们就应该是生活在这一带了。听老辈人讲,大约在50-60年前,这里水草丰茂,黑颈鹤还曾经在这里繁殖过呢。只是这几十年来,由于生态变化,人口增加,人们进行捕杀,鹤越来越少。这几年,政府对黑颈鹤加以保护,收缴猎枪,才又渐渐多了起来。前几年只有几百只,今年来了一千多只。
据说,他们的繁殖地在西藏、青海、新疆等地,还有的人说是在西伯利亚。越冬地在不丹,云南北部,贵州西部。黑颈鹤和大熊猫一样,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打死一只要判三年徒刑呢。他们每年农历九月九前后就从北方飞来,农历三月三前后又飞回北方。出入不过三五天。很有规律。在大山包越冬的时间是5个月零8天。
熊局长告诉我们,中午还有一次观赏黑颈鹤的机会,那就是下午一、两点钟。管理区的人要来喂食。我们赶到大海子,只见一大群黑颈鹤,大约有200来只。悠闲自在地在水边觅食。远远看去,潇洒飘逸。古人就把鹤看成是长寿吉祥的象征。曹植《洛神赋》就有“辣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的千古名句。黑颈鹤实行“一夫一妻”制,因而人们也把黑颈鹤视为忠贞爱情的象征。
一对成鹤一年只生两个蛋,若被放羊娃偷去之后,鹤妈妈又会下两个蛋来补上,反正巢里总有两个蛋。当然,最多时下到8个蛋,鹤妈妈就不再下了。因为鹤妈妈如一直生下去,后面的蛋越来越小,孵化出来的幼鹤先天不足。冬季来临,不能飞走的幼鹤也只有死路一条。从这一点讲,鹤早就明白了与自然的关系,种群要繁衍和生存,必须严格控制生育。
全球15种鹤类中,黑颈鹤是唯一种生活在高原的鹤。也是鸟类专家发现最晚、数量最少的鹤。1983年在印度加尔各答召开的国际鹤类保护会议公布 :全球只有200只黑颈鹤。1988年,一个国际组织在北京宣布:到2000年,中国将有10种野生动物在中国土地上灭绝,其中就有黑颈鹤。
由于我国政府及一些民间团体的共同努力,2000年早已过去,黑颈鹤非但没有灭绝,其野生种群数量反而有了大幅度的回升。目前,全球有黑颈鹤6000只,云南的野生种群约占世界的2/5。这对维系一个物种的繁衍来说仍是一个危险的数字,黑颈鹤仍处在濒临灭绝的边缘。
(五)
云南是黑颈鹤东部越冬种群数量最多的地区,目前约有2500多只黑颈鹤在云南越冬。云南北部高原的沼泽湿地星罗棋布,而且发育良好,海拔都在2500米--3364米之间,最适合黑颈鹤越冬。昭通、巧家、永善、会泽 、寻甸、曲靖、宣威、中甸等县(市)均有黑颈鹤栖息。目前,云南已建立了三个以保护黑颈鹤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昭通志》旧志九卷记载“雁似鹤,飞行呈行,秋来春去,叫可占晴”。在云、贵、川称黑颈鹤为雁鹤,在西藏被称为藏鹤。昭通地区还成立了全国唯一的保护黑颈鹤的民间团体。据说昭通就有这样一个人,热爱鹤类到了痴迷的程度,只要听说哪里有鹤,便要想方设法去看、去拍照。搞得倾家荡产,老婆也离了婚。
黑颈鹤怕人,一般难人以接近,只有喂鹤人才能够接近它、我们看一位50-60岁的老人,用一个盆子,向鹤群投食,喂的是一些玉米之类。在滇东北越冬的黑颈鹤,其食物来源主要依靠当地农民秋收后散落在地里的土豆及土豆种,这就造成了人鸟争食的矛盾。加之冬季降雪时间和积雪时间较长,黑颈鹤在雪地里基本无食可觅。
我们在“观鹤亭”里,拍了一阵子。只可惜带的胶卷太少了,镜头焦距又不够长,光线也太平淡,没拍出什么好片子来。同行的张雄告诉我,要拍鹤,最好的时间是一早一晚,在霞光的映照下,鹤群或翩翩起舞,或展翅腾飞,美极了。可惜,运气不好,只有留下遗憾,来年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