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大家鼻子都很灵,尤其是背心和哼哼牛,很快嗅出来你丫是个哲学家。
你说,“自然中,形式的多样性来自于一般的秩序。”“近视物体会看到多样性,远视再远视只会看到秩序。”不知你能否举例说明呢?反正我看了好几遍,咂摸其中的奥妙,一时很难拿捏。
有一次在加拿大朋友凯瑟琳家里聚会,谈话间说到加拿大和美国的差异。凯瑟琳对我说:“我们(加拿大)跟那个美国根本不一样。他们是‘大熔炉’(The Melting Pot),把所有的种族、文化一骨脑倒进一口大锅里,完全同化,不允许存在差异。所以,你看到的美国人都像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而我们加拿大是‘马赛克’(Mosaic),远看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而近看则是一块一块分得很清楚的个体。虽然我们是多元化民族,但每个种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空间和位置。”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马赛克效应”。但我的问题是,加拿大的这种文化多元是客观存在的“马赛克”,还是由于我们主观地采取远视视角,使得它看上去像马赛克?距离多远才会出现这种马赛克,而不是大熔炉的一团糨子?
今天你提出的问题又一次提醒了我,你说,“PP的有趣,是因为被摄物体本身有趣呢,还是摄影师的匠艺修行才让它有趣的?”
这是一个很要害的问题,我愿意思考它,只是希望最后不是一个悖论或者窘境。
最近一个有关国际秩序的学术研讨会的题目很好,叫“多样性中的统一性”,Unity in Diversity。我在msn中告诉luodan,他说,这不就是“个性中的共性”吗。
我课,这用词一变,我们竟然又绕回了马列主义哲学课堂,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赫赫,我累不累啊,又开始拷问自己还有那只可怜的只装了一半水的杯子,
是半空,还是半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