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

论坛:江湖色作者:jura发表时间:2004-02-24 15:49
那谁谁谁说。



---------------------
龙虾生活习性

一、生存水体及水质要求

  螫虾的适应能力很强,从调查情况看,无论湖泊、河流、池塘、水渠、水田均能生存,甚至在一些鱼类难以存活的水体也能存活。螯虾对水体溶氧的适应能力很强,在水体缺氧的环境下它不但可以爬上岸来,而且可以借助水中的飘浮植物或水草将身体侧卧于水面,利用身体一侧的鳃呼吸以维持生存。为了测定螯虾对水体溶氧的临界值,我们在实验室用水族箱作了实验,40cm×60cm 的水族箱放水深25cm。水中没有螯虾能够附着的飘浮物,放人螯虾后让其逐渐消耗水体溶氧,当水族箱中螯虾因缺氧死亡率达到73%时,测定水中溶氧为0. 67毫克/升。

二、食性

  螯虾的食性很杂,各种鲜嫩的水草、水体中的底栖动物、软体动物、大型浮游动物,及各种鱼、虾的尸体及同类尸体都是螯虾的喜食饵料,对人工投喂的饲料也很喜食。在生长旺季,池塘下风处浮游植物很多的水表面,能够观察到螯虾将口器置于水平面处用两只大螯不停划动水将水面藻类送人口中的现象,表明螯虾甚至能够利用水中藻类。

三、繁殖

  螯虾的交配季节一般在4月下旬到7月,群体交配的高峰期在5月。交配时,雌虾仰卧水底,雄虾位其上以螯足钳住雌虾前螯,步足抱住雌虾将交接器插入雌体。交配时间10~30分钟。我们在实验里和市场最早观察到抱卵虾为5月28日和 6月4日,8月份以后雌虾群体开始大量抱卵,9月以后就有稚虾孵出。稚虾孵出后,全部附于母体的腹部泳游足上,在母体的保护下完成幼体阶段的生长发育过程。我们在大丰市望龙港的螯虾养殖区经9月、11月、12月三次挖洞取样观察,在母体的腹部泳游足上都附有生长到不同阶段的螯虾幼虾,其中最大的螯虾幼体体长已达1.O~1.1厘米。可以推断,从第一年初秋螯虾稚虾孵出后,螯虾幼体的生长、发育和越冬过程都是附生于母体腹部,到第二年春季才离开母体生活。克氏螯虾这种繁育后代的方式,保证了后代很高的成活率。

四、掘洞习性

  1、掘洞深度与速度

  螯虾掘洞的深度是决定其危害程度的关键因素。据我们对35例克氏螯虾洞穴的实地测量,大多数洞穴的深度在50~80厘米,约占测量洞穴的70%左右,部分洞穴的深度超过1米,我们测量到最长的一处洞穴达2.1米。通常,横向平面走向的螯虾洞穴才有超过1米以上深度的可能,而垂直纵深向下的洞穴一般都比较浅。螯虾的掘洞速度很快,尤其在放人一个新的生活环境中尤为明显。我们在大丰螯虾试验地中,放人螯虾经一夜后观察,在砂质土壤条件下,大部分螯虾所掘的新洞深度超过30厘米。

  2、螯虾洞穴的位置

  螯虾掘洞的洞口位置通常选择在水平面处较多,但这种选择常因水位的变化而使洞口高出或低于水平面,故而一般在水面上下20厘米处螯虾洞口最多。但螯虾掘洞的位置选择并不很严格,在我们试验基地,在水上池埂,水中斜坡,及浅水区的池底部都有螯虾洞穴。

  3、生存环境对螯虾掘洞的影响

  水体底质条件对螯虾掘洞的影响较为明显,在底质有机质缺乏的砂质土,螯虾打洞现象较多,而硬质土打洞较少。在水质较肥,底层淤泥较多,有机质丰富的条件下,螯虾洞穴明显减少。但是,无论在何种生存环境中,在繁殖季节螯虾打洞的数量都明显增多。

----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   咦...
  • ryu 
  • 2004-02-24 04:17
  • 37
  • 489
  • 0/0
  •   黑黑
  • ryu 
  • 2004-02-24 06:58
  • 180
  • 505
  • 0/0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