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的为何屡禁不止
说到摩的,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影响环境、阻碍交通、无照运营,一直是城市管理部门烦恼的大事儿。记者曾经多次采访过综合治理三轮车、摩的的问题,往往是城管部门今天集中整治,他们明天就又出现在各个不同的地方;有时候城管部门上午执法,他们下午又开始“运营”,和管理人员玩“捉迷藏”的把戏。
“三轮车、摩的,太烦人,钻空,走人行道,不讲一点儿交通规则。”开公交车的付师傅说。
“社会车辆排队等待红灯,他们却在车辆之间钻来钻去。”开私家车的王先生特生气。
“我每次出门,都是打摩的,方便不说,还便宜———就两块钱。”常坐摩的的李大妈却这样告诉记者。
城管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许多三轮车、摩的,看似“单打独斗”,其实,他们互相联系,看到执法人员,会互相报信儿。你执法前脚刚走,他们后脚就开始拉客人。
三轮车、摩的屡禁不止的原因到底在哪儿?记者最近在暗访中发现:一些公共汽车站、地铁站距离居民小区偏远,个别地方交通经常拥堵,三轮车、摩的就成了最方便实惠的交通工具。
西直门地铁西北出口,是地铁13号线和16路、105路、27路、375路及西直门长途汽车站等多条线路换乘的地方。如果到13号地铁,步行几十米即可,但要是换乘16路、运通105路、375路,需要步行200米。若是换乘长途汽车和其他公交车,走的路程就更远一些。这样,使得这里成为三轮车、摩的存在场所。
8月4日早上八点半,记者在13号城铁北出口,向一位刚停住车的摩的女司机询问价格。
“从交大东门拉的客人,加上一个大箱子,才收两块钱。”她操着明显外地口音回答记者。“坐公交车不太方便,车少路又堵,箱子还收钱。同样两块钱,摩的到了地铁站,公交车还没走多远。”这时,一位赶火车的男士边坐上摩的边说。
8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北下关的西直门长途汽车站。每当有长途汽车到站时,在车站外面趴活儿的三轮车、摩的,立刻来了“精神气儿”,纷纷开足马力疾驶过来。
“大姐,您去哪儿?”“哥们儿,两块钱到地铁,坐吧?”“小朋友,到海洋馆去吗?”
但记者看到,在长途汽车站门口西边,就是16路、运通105路的北下关站,尽管坐公交车也方便,但长长的社会车辆和公交车辆,拥堵成一条长龙,前进得很缓慢,这让许多人还是选择了三轮车、摩的。
记者在地铁五棵松站和玉泉路站,也看到有三轮车、摩的在忙着拉客人。
据经常在西直门周围值勤的交通警察讲,“三轮车、摩的是这一地区交通堵塞的最大因素,别的车辆都按交通规则行驶,他们或走人行道、或逆行。”
多次参加执法的城管人员告诉记者,“三轮车、摩的,不管不行。他们在一些地方趴活儿,影响交通;早已破烂不堪的车辆,影响环境。运营安全也不能保证。
记者暗访调查发现,在北京城八区各个地方三轮车、摩的,估计有数千辆之多。如何管理?一些市民向记者谈了自己的看法。
在西直门住的李大妈认为,只要三轮车、摩的拉私活,就应该取缔。
北京胡同游览公司的刘师傅认为,用市场来管理好。他们公司是1993年成立的,在后海周围拉客人参观游览。客人多是以旅游团为主,由旅行社直接和公司联系,公司安排任务。我们不仅没有对社会带来麻烦,而且还创造了财富。把三轮车、摩的这些人员组织起来,进行规范和统一管理会不会是一种办法呢?
北京日报记者 严文友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