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了,就来说哈照片,乱说匆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瑙河之波是个遥远的故事.远到记不得情节,只记得那个时代清晰可辨的柔软的东西.仅仅因为这个主题,就让我觉得这种纪录片确实有意义.事实上,我不喜欢摄影成为纪录片.更不喜欢摄影成为纪录片的替代物.一直看到大量的组照,起先以为是为了更多的展示摄者捕获更多瞬间的实力和因此获得的奇迹,但最后经常被摄影之外的故事,情节,种种介乎于文学,电影,绘画之间的东西所代替.在没有想清这些问题之前,内心顽固地坚持,即然有一种可以称之为摄影的东西,那就一定可以辩认出来.有时这种摄影的特征是经由技术的进步而获得的传达的直接准确,有时是因为一种技术的运用使其有别于绘画的虚实远近,但它又不完全是电影的瞬间定格.在这一片云里雾里穿行,终还是获得了一种乐趣.
我因此大胆地对这一组照重新审视:
照一的多瑙河是一个黄昏的景别,只有河上远近,光线,它平淡的质感让我产生快门一掐的记录快感,按照画面逻辑,每一种开始都将有其自身的延伸规律.如果这一镜头是静止的,就意味着下一个镜头向任意方向延伸的可能性,是推拉,还是摇镜,现在无法判断,只能随着摄者的安排去期待.这时候摄影在记录方面所存在的缺陷就显露出来,因为它无法在时间上保持连续性,这种功能性欠缺就促使摄影得有自已的剪辑方式.
所以我看到照二,有一种平时称为"真敢切"的感觉,因为很明显,景别变了,时间却不同步.这种跳跃令人重新来思考,这是否还在讲述同一个地方发生的事情,而且每一帧画面之间的节奏如何?照二甚至出现的是另一种状态,一种属于与河水间隔很远的状态,牧羊人和他的羊群,裁剪得只看见天空和草地的画面让人分不清与前此的照一的关系.画面的明亮程度也显示它决非照一的时间.
同样,到了照三,又一次进行了大跨度的跳跃.在没有任何交待的情况下,出现的是特写:捕鱼的特写,虽然可以勉强暗示出多瑙河的关系,但从特写的进入,除非是为了突显这一情节的重要性,并因此释放后面的讲述.不过紧接下来的照四与照三的连接,多少有点这种意思.
那种叫不上名字的花儿照五,以静态的姿势连接在紧张的捕鱼活动之后,有一种与世无争的静美,也更符合照六祥和的晚景.为夜生活的来临打开了一扇窗户,在照七中,多瑙河边的人们在柔和的光照下的生活,展示出一种微醺的气氛.
敢切,到了照八,又开始的突然转换让人猝不及防.也许凌乱的墓园与纷扰的人群有一种令人难言的对应,但它更象一瞬间的感伤,稍纵即逝,但也过于私人化,甚至不合逻辑.因为目光在新的光照下转向了明丽的身影和儿童,照九那片河滩作为独立的瞬间本身充满情调.这么说照十实际上更象一个反打,让人真切地看到那片靓影的正面.至此,照十一回到了他们的家园,有些象农家小院,也有些象是暗含民族风情的轻轻触摸.他们的宗教信仰通常也和所有民族一样,在一种特殊的形式中,表达出来.
一个字,乱.乱得不知道到底想要说啥.在某种意义上,它既包含摄影解读的歧义性,也表现了它作为历时性记录的艰难,就象一种错位:把本不该属于摄影的东西强加给了它.
顺便感慨一哈,它不象以往的redrocks,在表达同类题材时所展示的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