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照与杰出图片专题的区别]
记者:对中国新闻评选中的组照照片数目增加到8-12幅,您如何看待这一数字上的变化?
曾璜:在早些年中国新闻摄影的评选中,参投的组照是8-12幅,但当时的中国摄影师对于怎样拍好一组照片基本上没有什么概念,没有多少摄影师能够用8-12幅照片来讲述一个故事,中国的媒体也还没有出现采用多张照片(8-12幅)来报道一件事的报道形式,所以当时来的组照稿子大多是简单的拼凑,照片与照片间常常仅是低级的重复,在新闻摄影评选中为扼制这种现象,就把组照的数目降到了最多不超过6幅。
90年代中期,专题摄影、图片故事这样一种报道形式在中国的媒体兴起,特别是以中国青年报和南方周末为代表的摄影版,它们一版照片基本上是七八幅,多的甚至十几幅,这样的话,从新闻摄影评选的角度来说,如果还局限在6幅,就显得远远不能适应我们新闻摄影实践的情况,因为报纸的图片编辑在编辑一组七八幅照片的摄影版时,需要从15、20甚至更多幅照片中挑,所以,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把参赛的每组组照的照片的数目提高到8-12幅,是中国新闻摄影实践的要求,是与中国新闻摄影进步相适应的一种改变,同时也是与国际接轨的一种表现。国际上摄影评选的组照一般都在12幅,比如说荷赛和美国新闻摄影比赛,还有国外其他著名的新闻摄影比赛,他们基本上都把10或12幅作为组照的参赛数目。
记者:您认为图片专题和组照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曾璜:中国摄影家经过了近十年的实践,出现了一大批很好的报道某一专题的图片故事或专题报道,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人民摄影报增设这个杰出图片专题奖,实际上也是适应了中国新闻摄影实践的这样一种改变。
从我个人对国外新闻摄影状况的了解来看,杰出图片专题和组照和成组报道的最大差别在于,杰出图片专题应该是一个摄影师长期关注某一题材,花很长时间思考,对某方面题材进行了很深入采访的结果。这种题材用12张照片远远没法表现他所拍摄的内容。比如,美国新闻摄影协会(简称NPPA)举办的年赛(POY),从他们的摄影实践来看,他们在80年代开始设立了这样一些奖(杰出图片专题),这样的奖能够鼓励摄影师对一些重大的题材进行长期的、深入的采访和报道。
在美国的NPPA的比赛中有两个奖,一个是柯达公司赞助的"柯达晶鹰奖",另外还有一个"佳能特写报道奖"。"佳能特写报道奖"是根据摄影记者怎样处理某个具有挑战性的题材来评判的,也就是说看摄影师拍摄某一题材的难度,看他的表现手法。玛格南图片社的尤金·理查德所拍摄的纽约的布鲁克林区吸毒和犯罪的专题的一组照片获得过这个奖。
柯达的晶鹰奖的评判标准是鼓励摄影师报道人们所关注的社会问题,报道产生了公认的社会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我国摄影师所熟悉的联系图片社的阿兰·瑞宁格,他所拍摄的艾滋病,就曾获得过这个奖。他是从80年代初开始拍摄的,获奖是在90年代初,也就是说这个题材他拍摄了许多年。阿兰·瑞宁格最大的贡献在于通过他的照片使社会认识到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从而推动了人类对艾滋病的防预的社会的活动,象这样的一些深度报道更适合我们现在所说的这个杰出图片专题奖。
前两年,富士也在美国新闻摄影年赛中设了一个以唤醒社会意识有关的奖,这个奖鼓励摄影记者报道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他们所在社区里出现的现象,鼓励摄影师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报道和采访。我想从以上我举的这样一些例子中可以看出杰出图片专题和组照的不同之处。
总的来说,大家在评判组照时常常会说这件新闻重要不重要,然后看摄影师对这个新闻表现的怎么样,视觉语言怎么样,摄影技巧怎么样,但是作为杰出图片专题奖来说,肯定在摄影技术、技巧方面要有独到之处,但更主要的是所反映题材应该是一个比较重大的社会问题,而且美国这几个杰出图片专题奖希望摄影师送去的照片是40幅,而不是十来幅。我记得1997年在美国新闻摄影年赛中,有一个摄影师所送的照片是《肯尼迪的家族》,他从50年代肯尼迪进入政界就一直跟踪拍摄,一直拍到60年代肯尼迪被杀,他得奖的照片是从1957年一1964年肯尼迪被刺时整个家族的照片。
记者:能否这样理解,组照新闻性更强一些,而图片专题在题材挖掘方面更深一些?
曾璜:我觉得从题材来看,组照可以是新闻性很强的,但也可以是特写报道,但我们判断一个组照拍的好不好,常常是看摄影师对这个题材表现的好不好,他的摄影表现手法到位不到位,看得更多的是操作性的东西,而对于杰出图片专题来说,评判的标准对于操作性的要求仅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在操作性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就要看你所拍摄的这个题材的社会意义、历史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经济意义,以及对题材的揭示程度是怎样的,更多的是象评判社会纪实摄影这种特殊的摄影报道形式。比如解海龙的《希望工程》,黄一鸣的《海南故事》,侯登科的《麦客》,张新民的《流坑》,黄力平的《黄河滩区》,象这样的专题可能更适合投杰出图片专题。
从我们中国来说,人民摄影报推出这个杰出图片专题奖是跟我国纪实摄影这种报道形式发展到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相适应的,因为这个奖的设立将会在中国鼓励和规范社会纪实摄影这样一种报道形式,从这一点来说,人民摄影报在中国新闻摄影发展进程中又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记者:具体说,从选材和表现手法上看,您认为组照和图片专题有什么不同?
曾璜:刚才我已经提到,图片专题在选材上比组照更重要一些,它对政治,对经济,对文化,对社会,对历史更有意义。而组照可以报道一个人的生活、一个家庭或一个失学的孩子,但是作为杰出图片专题来说,它相对来说较重大,更多的是表现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
在表现手法上,杰出图片专题对摄影记者的要求高得多,在这里,摄影记者的技法是最最基本的要求,而且它要求摄影记者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揭示他所反映的主题。另外也要求摄影师在构筑他的专题时,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技巧,不然的话,照片出来很可能造成许多照片在视觉上的雷同,或者很多照片虽然在视觉上不一样,可在视觉信息上雷同,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记者:许多作者认为有一张突出表现主题的照片,然后再配以其它一些从不同侧面表现主题的照片来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就是组照的基本构架,您认为是这样吗?
曾璜:对,但这只是组照最基本的一种组成,并不是只有这样一种组成。如果摄影师水平高的话,很可能是在一组照片中有好多照片都可以放大,都可以作为主体照片。但是作为报纸的一个版面来说,有一张主体照片放大,基本上就可以撑住了。这是最低的要求,而不是最高的要求。而作为杰出专题来说,基本上是要求张张都精彩。
记者:本报这次杰出图片专题评选要求每组作品不少于20幅,您认为参赛作者在选片子时应注意些什么?
曾璜:我觉得第一,每张照片单独地看在视觉上都应是好的照片,在视觉上每张照片都是可以独立挂出来的,都是可以独立出现在书的一个页面上的;第二,视觉表现上要多样,要有不同的视觉构成;第三,照片上的视觉内容要照顾到这个事件的方方面面,20张照片的视觉内容不应重复,不同的照片应该是所报道事情中不同的视觉信息。
[人民摄影报记者 刘坚 文]
〖中国摄影论坛〗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