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各位,兼夸张的自述

论坛:江湖色作者:鱼八发表时间:2006-03-15 01:13
先谢谢各位看俺的PP,喜欢的、拍砖的和没感觉的,只要看了的都谢谢了,拍照到底还是想给人看--不然往网上贴干吗?:)
以前无忌暗房的《我们只谈影像--黑白图片品头论足篇》挺好,每个人贴图都自评一下,看起来比较有营养。后来都只上图不说话就不好玩了。没人拍砖就自己说说吧,当我是王婆卖瓜好了。
看到vivien的解释鼻子有点酸,因为这是我拍的时候的感觉:模仿电影来拍。为什么会这样呢?图片上那位女士(年纪大那个,小的是她女儿),是以色列的一个演员,一路上和她侃了不少电影,因此脑袋里老想着。除了不会动,我觉得电影的拍摄和多数拍照还是不一样的,好莱坞电影对运动利用比较多,包括对象运动和摄影机的运动,这可借鉴的地方不多;一些老电影,尤其是苏联/俄罗斯电影喜欢用固定长镜头,许多时候真的和拍照片很相似。在这种情况下拍摄,往往将场景处理得比较有舞台感(特写和特殊角度除外),什么是舞台感呢?我觉得主要是允许被拍对象在画面里有活动空间,也就是说演员(对象多数时候是演员,对吧)走动、改变姿态不会破坏镜头,我这几张照片就是企图按这种方式拍摄的,看看能不能给看照片的人带来想象/加入自己的情节的空间?对比“瞬间”理论,这似乎是另一种拍法或看法,“瞬间”要的就是画面的一种紧张,类似书法结字上的“险”。这种险常常表现为只要内容稍有改变,立即就会瓦解画面,使之变得散乱、失去对主体的关注等等,也就是这种险,给人稍纵即逝的暗示,产生了要抓住这瞬间感觉。当然电影和拍照的区别肯定不止如此(如果江湖上有搞电影出身的来给侃侃?),只是我这几张比较注意这个。
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第二张太近了,应该给后面的小孩留下走向画面远处的路。第六张时机上有点紧凑,当然从照片角度这可能无所谓。其它几张似乎都能支撑个几秒到一分钟。
就象vivien想的一样,编排上也试图按电影节奏,例如第一张作为一个开头我觉得比较合适--窥视性场景、略带悬念感的画面。2、3象人物出场,较近的镜头反映人物特性,与开头同一现场保持线索。4、5、6逐渐展开,唔。。。这几张有点重复,我不知如何取舍,关键问题可能还是拍得平了。第7,从假定的情节中进入一个停顿,片首的人出场,把“影片”带入一个思考时间。第8,承接第七的压力,主题的、对话式的场景,这一段要再有一两张高潮些的照片就好了,可惜俺水平有限。第9张单人划船的气氛比较合适,带回情节性,不过这人的再次出现和前面有些脱节,还是应该在第7、8那个场景附近有一张。第十,全景性的静止画面,好像许多电影这么干,让观众再看看XXX生活过、战斗过的地方,感慨、音乐和字幕时间。
胶卷上另外的一些片子有的太散不象照片了,有的一些局部的、点缀性的拍得失败了,所以咔嚓鸟--哪部电影能没肺片呢?原谅自己罢!
胡说半天只是谈谈想法,可能只是想法,说太多照片上没有的东西了,那个RedRock可能又要说“我在您的照片上到处找,可找不到”乐。奥卡姆剃刀原则的摄影推论:大家照片上找不到的东西就是不存在的--所以要紧紧握住vivien的手,如果是MM那就用抱的:D。
哦,对了,大腕们拍电影还有花絮的:
花絮1:该女演员主要演舞台剧,也主演过几部以色列电影,最新的一部叫《XXX的沙箱》,估计咱这里没人看过,但她在大片《辛德勒名单里》有几秒镜头和一句对白,哪位能想起来俺服了油!
花絮2:那女孩子厉害,曾经是以色列柔道国家队的,同时还加入过以色列的一个管弦乐团,更NB的是:到服兵役年龄了,正等体检结果,通过的话将成为战斗机驾驶员!
-----------------------------------------------------------------
事实上真有拿照片当电影的,我有一张法国黑白片叫《堤》的,是12只猴子的前身,就是全部由一堆静止照片组成的。不知道还有没有其它的?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   :-)
  • vivien 
  • 2006-03-16 11:17
  • 0
  • 385
  • 0/0
  •   喜欢
  • vivien 
  • 2006-03-14 23:34
  • 201
  • 617
  • 0/0
  •   NB
  • hufey 
  • 2006-03-14 10:16
  • 0
  • 783
  • 0/0
  •   同意
  • 雨来 
  • 2006-03-14 15:55
  • 0
  • 413
  • 0/0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