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华诞100周年

论坛:江湖色作者:sos44发表时间:2006-03-29 07:57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100年前的3月27日在浙江东王村戏台上首次化妆登台演出,揭开了越剧历史的序幕。经过百年风云,越剧逐步从沿门卖唱的曲艺样式发展成饮誉海内外的中国地方戏曲剧种。越剧以浙江嵊州方言和民间音乐为渊源,博采绍剧、京剧、昆曲、话剧、电影等多种艺术精华,表演真切细腻、动情,唱腔委婉动听,风格柔美抒情,受到了大批戏迷和观众的青睐。
浙江是越剧的发源地,升华成熟于上海。越剧在上海汲取了新文化的养分,率先在中国戏曲中完成了从农村民间艺术向城市现代剧场艺术的转型;与此同时,开始于上世纪40年代的改革,形成了越剧风格各异的13个流派,完成了艺术样式和艺术风格质的飞跃和转型。
对于一种文化样式来说,一百年的历史不算很长。尽管面临诸多挑战,百年越剧仍然充满活力和生机。在百年诞辰的纪念大会上,老一辈艺术家们将未来振兴越剧的重担交到了下一代人的手里。
诞生于浙江绍兴嵊州的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3月27日迎来了它的百年华诞。
越剧是中国重要的地方戏曲剧种,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1906年3月27日,男班说唱艺人在嵊州东王村登台演出,标志着越剧艺术的诞生。1917年,“小歌班”男班艺人首进上海演出,为越剧在上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3年,第一个女子科班在嵊州施家岙诞生,从此拉开了女子越剧繁荣发展的序幕。浙江全省各地女子科班兴起,名伶辈出,逐渐取代了越剧男班,并涌现出“三花一娟”以及“闪电小生”马樟花等表演名家和《碧玉簪》等代表性剧目。
20世纪40年代,大批女子越剧艺人涌向上海,建立越剧名班。以袁雪芬为代表的“雪声越剧团”,大胆改革创新,使越剧艺术得到新的发展。1946年,由袁雪芬主演的越剧《祥林嫂》大获成功,成为越剧的现实主义里程碑式作品。1947年,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徐玉兰、傅全香、竺水招、筱丹桂、张桂凤、吴小楼、徐天红等以“越剧十姐妹”名义联合义演越剧《山河恋》,在百年越剧史上留下灿烂绚丽的一页。
新中国成立后,越剧艺术迎来了全面发展的鼎盛时期,并实行了越剧男女合演的改革实验。包括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在内的许多省市,纷纷组建越剧艺术院团,形成了众多的越剧流派唱腔。上海越剧院创作排演的《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优秀剧目广为传唱。越剧艺术开始由浙江、上海走向全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培养了一大批越剧优秀艺术家,创作排演了许多优秀新剧目。1984年,浙江省组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凝聚了茅威涛等一批年轻的表演人才和顾锡东、杨小青等优秀创作人员,推出了《五女拜寿》、《陆游与唐琬》、《西厢记》等优秀剧目,创造了越剧“小百花现象”。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