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漫步者的符号摄影极其改装体验
谨以此文献给速度爷爷
昨天看了速度爷爷的胡同系列之后,本想跟个帖子,但觉得不是一句两句能说的利落的,于是认真写了这个不成文的文字,还请爷爷多多恕罪.
先说说这一系列照片,我个人并不认为是什么风格上的瞬间逆转,对于12---24和18----70这两枚镜头的运用,从内蒙古苍荒无垠的天空之下,到老北京幅宽三米的陋巷之中,被放置的画面基因没有因为经度纬度的置换而发生DNA分裂,风车-----破拖拉机-----路标被翻开的废弃旅行箱,焦距总是将其不约而同的搁置在画面的右侧的黄金分割线上,假如说这在文学表达里算是一种心理暗示的话,那么在速度过去所张贴的传统广角画面中,充其量是将那些符号的唯美属性扩大化了。比例比重使得爷爷的口音更加凝重,从诗朗诵变成了铿锵有立的视觉宣言!
真正变化了的是空间!某种空间崩溃了,但那是常识上的空间,是关于审美和实践的空间,世界本身一直深藏在我们的日常话语之间,在抽象思维中,几何学和视觉作为一种参照物消失了,和他一起消失的还有许多司空见惯的物体,在速度的图片里具体可以表现为磅礴的云层,和大地接壤的天际线、孑然独立的小木屋等等诸如此类。
没有改变的是符号所延续的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大家不难忘记一段时间以前爷爷的午夜交通标识,在我个人看来,那些横空出世的导向标和昨天贴出来的第三张,基本可以看成一个故事情节的两种不同的讲述方法,而这两种方法都在强调一个事件!
“世界死了“
“死了,世界“
“死世界“
无论王爷使用哪一种口吻强调这个事实,符号的使用偏离程度有多大,似乎都未改变最基本的套路,所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狂猛招式并未换成以柔克刚的陈式太极拳!
作为江湖文化左派的速度,长期以来在视觉语言里咀嚼着开放的符号,日积月累,一系列又一系列的照片将归置成为了呈显性的N个模型,而在表妹跟帖时所提到的惊喜、风格的改变等等,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模型元件的再组装!正如什克洛夫斯基所言:我们要用“新鲜的感觉”来“重新体验一块石头的质感”那样,我希望可以忘记他手中的相机和镜头,再次聆听故事里的另一个不同版本的讲述方法!
JURA一再地在MSN里教导我说:你要一分为二的看世界!
我想假如我要一分为二的来观看速度的照片的话,在情感上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一个“漫步者”(Flaneur法),他是从不刻意等待那束光线来临的影象漫步者,然而又是那个可以在优哉之中犀利的捕捉到作为影象证据的蛛丝马迹的漫步者,他漫不经心的一次又一次的举起相机捕风捉影,使得生命留痕乐在其中。
在速度爷爷摄影语法里,真正的符号是两个常人难以做到的字眼“快乐”!!!!!
------------------------------------
窗外响起四小天鹅舞曲,我要去机场了,胡乱写了一些文字感想,说的不对之处,还请爷爷海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