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影-3

论坛:江湖色作者:足迹发表时间:2007-03-05 11:48



2007,2月

曼德勒
缅甸
---------------------
回国三天了,当我试图用缅甸语的“谢谢”来回答我的印度老板给的新年红包时,发现几天前熟捻的一串句子堵在嘴里,怎么也吐不出来。我有点愕然,没想到当我离开一片土地时,我的潜意识里的记忆的逃离的速度竟是如此之快,快得自己都不敢相信。我清晰地记得自己从炎热的东南亚回到凉爽的广州时,那种强烈的时空错落带来的迷失感。

半个月前我离开广州,时值30度的高温,半个月后,我从另一个30度酷热的国家回来,而广州,已然悄悄落寒。我蜷缩在大巴车上,舒适得有点无所适从,机舱一般的座椅,真皮椅套,安全带,头顶上是可以调节的风量大小的空调送风口。。。一切现代化的措施,让我格外想念缅甸,这个被称为“前工业化”状态的国家,这个因为其极其颠簸的公路和独裁的军政府而闻名世界的国家,一个有着蝴蝶样的形状的土地,她藏在喜玛拉雅东南侧,与老挝、泰国共同分享着金三角的“富饶”,包含着高原,湖泊,草原,雪山,海岸,森林和无数美丽的风景。

十二天的穿越,我珍藏起缅甸的丝丝记忆。

在蒲甘平原,我登上一座又一座的佛塔,看到了三次地球上最为壮丽的日落,在2月的某个清晨6点50分,我又在某座无名的小塔上目睹了一次伟大的日出。

同样在蒲甘,我每天懒洋洋的躺在马车后座软软的靠垫里,开始我一天寻访塔林遗迹的征程。车夫为我撑起顶蓬,让我能在烈日下偷闲,我摇摇晃晃的坐着,仔细辨认马夫训斥马儿的语言,时不时学上两句,换来小马片刻的骚动,和年轻黝黑的马夫善意的笑容。

在茵莱湖的上午,我乘着小船破浪而出,被浩瀚而平静的高山湖泊震撼,我为烟云缭绕的茵莱醉倒,那些用脚划舟的渔人在晨昏中留给了我美丽的剪影。

在良依镇的四姐妹客栈,当我在子夜时分,在餐厅喝光了足足一整壶奶茶,因为营业时间早已结束而愧疚不已准备买单时,因为我一个客人而守着柜台的丫头朝我摆了摆手,笑着说不用付钱了。在我即将离开客栈的中午,我和主人一大家子搭伙,吃了顿香喷喷的炒饭和蔬菜汤,我又一次郑重其事地询问价钱,主人歉意的告诉没有价格,我想给多少都行。

每天早上我离开房间时,总是乱成一团,每天晚上我踏着星星回家时,四姐妹总是将床铺收拾地干干净净。

在缅甸的每个城市,我都享受着灿烂的星空,与月亮同辉的壮丽。我甚至在正午,也能在清澈的天空中找到一轮弯月的影子。这里的空气,一如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一样纯净,不含杂质。

我在一本1995年出版的缅甸摄影集里,惊诧地看到了这个国家12年前的样子竟然与现在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变化,人们穿着同样的衣服,做着同样的事情——拜佛。房子还是那样的房子,土地还是那样的土地,当邻居们都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时。缅甸居然还恪守着不知是幸福还是不幸的单纯。想到中国,1995年和2007年,也许我们在城市里都很难找到完全一样的街道了。

从仰光到曼德勒,700公里,空调大巴走了16小时。从曼德勒到蒲甘,200公里的路,我们的中巴走了10小时,从蒲甘到茵莱湖,180公里,我们破旧的大巴颠簸了12小时。。。在缅甸,每次踏上车便意味着至少整整一天的旅程——无论路途的远近,因为这全视乎于路况的好坏。有时,这真地意味着对意志的考验,尤其当我宽大的身躯挤在窄到不能伸脚的日本七十年代产的N手中巴车中时。。。除了同情的看看后排身材是我两倍的美国哥们儿,调侃地笑一笑,继续使出吃奶的劲把身子挪两下外别无他法。在凌晨时分,快散架的破车奔驰在荒野的山路上,准载16人的狭窄的空间里不可思议地塞下了超过40个人,车因此在每个急弯处都仿佛要失去控制般的甩出去,除了闭上眼睛,在人头攒动中祈祷两句:我命硬,没事儿,下次一定记得买旅行保险。途中如厠,旁边的美国的阶级兄弟龇牙趔嘴地做着伸展运动,从牙缝里艰难地挤出一个词儿:Enjoyable。

是的,艰苦的长途旅行让我对这个国家的苦难记忆犹新,然而缅甸正是以这种方式来迎接我们对她的朝拜。在凌晨一点,被中巴车卸在一个10美金的旅馆里,躺在软软的小床上,一种强烈的幸福感让我忘记了旅途中所有曾经付出的忍耐。

(秃笔啃挺牛)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