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楼主这篇短文,有点错愕,只听说过民国时流行这样的文风,没想到有幸能亲眼看见相似的文字。
民国时期,蝴蝶鸳鸯派盛行时,有一种文风既非理非法、随意姿放,同时有着凄美冷艳、颓废华贵的情调。大约就是象楼主般有着独特的视角,能把旁人看来不美的东西描写到唯美。鲁迅对此文风有句最形像的评价:“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
无意做任何评价,因为俺目前对文学、艺术的鉴赏力趋于归零,转一段罗素的话:
“在理想的世界里,每一个有感觉的生物都会成为所有其他生物最充分爱的客体,这种爱是欢喜、仁慈和理解融为一体的混合物。这并不是说,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我们也应当对我们所遇到的每一个有感觉的的生物怀有这样的情感。有许多生物是我们无法感到欢喜的,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如果我们扭曲我们的天性,企图从它们中看到美,我们只会削弱我们自然发现美的感受性。撇开人类不谈,还有跳蚤、臭虫和虱子。若要我们在观察这些生物时能够感受到欢喜,我们非得先受到老船夫那样的紧勒不可。诚然,一些圣人曾将它们称之为"上帝的珍珠",但这些人的欢喜只是表现他们自己圣洁的一次机会罢了。”
--------------
《罗素道德哲学》第二章第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