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谈

共 111584 条结果,以下是第 22751-22760 条。(用时 345 毫秒)

你怎么老出问题呀?请个秘书吧。

江湖谈琴水木丁2005-07-17 02:47:14

紧急通知:7月13日以后发稿子给我的朋友请进

江湖谈琴菩鲁2005-07-17 02:08:19

由于邮箱出问题——不好意思——我在晴空垃圾桶的时候,不小心删除了两屏(40丰)7月13日(含13日)的email,其中包括大家的投稿,非常对不起,请7月13日以后发稿子给我的朋友们再发一次…… pulutan@vip.sina.com

那时没什么人回贴

江湖谈琴秦大路2005-07-17 01:49:35

我当时觉得写的不好,没人爱看。

十、其曲弥高,其和弥寡――《阳春白雪》

江湖谈琴秦大路2005-07-17 01:48:07

十、其曲弥高,其和弥寡――《阳春白雪》 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阳春...

九、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汉宫秋月》

江湖谈琴秦大路2005-07-17 01:47:35

九、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汉宫秋月》 《汉宫秋月》本是一首琵琶曲,后改编为二胡曲。《汉宫秋月》虽列十大古曲之一,但乐曲的历史并不长。乐曲要表达的主题不是很具体。不少相关文章对此曲解题时都模糊地称,此曲旨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幽怨悲愁的情绪。有的文章称,此曲细致地刻画了宫女面对秋夜明月,内心无限惆怅,流露出对爱情的强烈渴望。 《汉宫秋月》很可能与《汉宫秋》有一定的关系。而《汉宫秋》是一出元末杂剧,作者是马致远。《汉宫秋》讲的是王昭君和亲出塞的故事。 汉初时开国元勋多为布衣出身,而后妃、宫...

八、胡笳本自出胡中,响有余兮思无穷――《胡笳十八拍》

江湖谈琴秦大路2005-07-17 01:47:07

八、胡笳本自出胡中,响有余兮思无穷――《胡笳十八拍》 以文采武功来看,曹操应该是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一个连魏武都欣赏倍至的人物,虽是女流,理应属绝顶人物。此人就是蔡琰。 做为通晓音律的天才,她给后人留下了《胡笳十八拍》琴歌,名列十大古曲。文学方面,她留下了《东都赋》,《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杰作。郭沫若这样称赞《胡笳十八拍》, “那像滚滚不尽的海涛,那像喷发着熔岩的活火山,那是用整个灵魂吐诉出来的绝叫。”郭沫若还称《胡笳十八拍》,“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而...

七、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渔樵问答》

江湖谈琴秦大路2005-07-17 01:46:14

遇文王日,载上安车赍阙京;嘉言谠论为时法,大展鹰扬敦太平。” 樵击担而对曰:“子在江兮我在山,计来两物一般般;息肩罢钓相逢话,莫把江山比等闲;我是子非休再辩,我非子是莫虚;不如得个红鳞鲤,灼火

六、江月何年初照人――《夕阳箫鼓》

江湖谈琴秦大路2005-07-17 01:45:34

六、江月何年初照人――《夕阳箫鼓》 《夕阳箫鼓》是一首琵琶文曲,又名《夕阳箫歌》,此外还有《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等不同版本流传于世。有人认为《夕阳箫鼓》的立意,来自于白居易的《琵琶行》。如《浔阳琵琶》的曲名,即取自《琵琶行》中第一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事实上《夕阳箫鼓》的意境与《琵琶行》有较大差异。史上更多人认为《夕阳箫鼓》的音乐内容和其展示的意境,来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了改编自《夕阳箫鼓》管弦乐曲,更是直接取名为《春江花月夜》...

五、力拔山兮,虞姬奈何兮――《十面埋伏》

江湖谈琴秦大路2005-07-17 01:45:08

五、力拔山兮,虞姬奈何兮――《十面埋伏》 《山海经·卷七·海外西经》中提到一个神话中的天神,“刑天与天帝争,帝断其首,乃以乳为目,操干戚以舞。” 后人说,“干戚之舞,猛志常在。胸腹代首,天刑何有于我哉?”陶渊明也有 “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这样的诗句。每当看到这些文字,总令人想起历史上一位惊天动地的人物,这个人也一样的“猛志常在”,有“力拔山兮气盖世”超凡气概,虽然最后失败,却在历史上留下耀眼的身影。这个人就是项羽。华夏如果有一个战神似的人物,项羽无疑应属第一人选。 项羽具有不可一世的胆识和...

四、桓伊横笛做三弄――《梅花三弄》

江湖谈琴秦大路2005-07-17 01:44:18

四、桓伊横笛做三弄――《梅花三弄》 梅花,志高洁,冰肌玉骨,凌寒留香,历来是文人墨客咏叹的对象。《梅花三弄》是笛曲或箫曲, “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调反复演奏三次。这种反复的处理旨在喻梅花在寒风中次第绽放的英姿、不曲不屈的个性和节节向上的气概。 《梅花三弄》的历史典故是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调》的故事。《晋书·列传五十一》和《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里都曾记载了这段典故。 王徽之应召赴东晋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码头。恰巧桓伊在岸上过,桓伊与王徽之原本并不相识。这时船上一位客...

京ICP备14028770号-1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