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导演塔科夫斯基1972年拍了一部科幻电影,名字叫《惑星》(Solaris,一般翻译成《飞向太空》),根据列姆的同名小说改编。电影说的是发生在遥远的奇怪星球Solaris上某个太空站里的事情。Solaris是个有智能的海洋,可以将人们心灵最深处的潜意识用中微子具像化,把它们变成实实在在的、活生生的人和物。于是,塔科夫斯基利用这个太空站为工具,把那些具像化的“人”作为人自己心灵的一面镜子,进行了一次走入心灵深处的探索......

哈丽--来自Solaris心灵之海,中微子组成的“人体”,男主人公克里斯梦中亡妻的具像化。
http://www.criterionforum.org/caps/solarisblu00010.jpg
“我到底是谁?”哈丽对照镜子疑惑地问自己。
--其实这也是人对自己的质问:“我了解我自己吗?”
http://cinematheque.leithermagazine.com/files/2010/05/Solaris1972-212.jpg

哈丽因为爱情喝下液氧而死,又因克里斯内心的悲痛而重新复生。
http://2.bp.blogspot.com/-eVpeFE5GuBo/Te1ryKDaI8I/AAAAAAAABUk/n8ZTyzzPkfk/s1600/solariswide2.jpg
电影里有这么一个经典的段落--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cglyhUre4w
经过图书馆里那场对科学和人性的辩论以后,克里斯放心不下哈丽,跑回屋里,发现哈丽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墙上的一幅油画。那是老勃鲁盖尔1565年画的《雪中猎人》。哈丽这“半个外星人”,透过勃鲁盖尔笔下尼德兰农庄冬天的景象,看到了地球上的人物和他们的活动,听到了地球上的声音,更深一步感受和理解了人类,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之后,太空站经历了30秒钟短暂的失重,男女主人公相拥在一起,仿佛夏戈尔画中的情侣,再无任何外来约束自由地在空中漂浮起来......
克里斯和哈丽漂浮的镜头,背后是老勃鲁盖尔《雪中猎人》
http://mnemopress.com/mmwp/wp-content/uploads/2011/07/solaris_library-900x389.jpg
此时背景音乐响了起来,那是巴赫的音乐,似乎也只有巴赫的音乐才适合这样的场面。
那是巴赫的一首众赞歌前奏曲,题为“我呼唤着你,耶稣基督” (‘Ich ruf zu dir, Herr Jesu Christ’,BWV639),收集在巴赫的《管风琴小品集》(Orgelbüchlein)里的一首非常简短的三声部前奏曲。巴赫这些崇高至诚的众赞歌前奏曲,被誉为“音乐中的音乐”,让人仿佛看到巴赫独自一人面对上帝虔诚的祈祷,又仿佛让人置身漫步于幽深无垠的时空走廊。

[老勃鲁盖尔的画,《雪中猎人》 (1565年)]
http://glasstire.com/main/wp-content/uploads/2011/07/bruegel-hunters-in-the-snow.jpg?42e305
电影接近结束的时候,经历了那场心灵的探索,克里斯又回到了地球,此时背景响起的又是巴赫的同一首F小调众赞歌前奏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YYLvayn_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