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V847:枯燥而有味的数学题

论坛:寻音觅影作者:文思不动发表时间:2012-01-13 03:33
[图一] 比朱晓玫老师的手抄本还要破旧的《平均律》琴谱,足见主人当年所下功夫之深。
http://p.paowang.net/picture/2012/201201/20120113/10194052_303328.jpg
 
[图二] C小调前奏曲(BWV847)
http://p.paowang.net/picture/2012/201201/20120113/10194052_303329.jpg
 
 
BWV847象数学题一样枯燥,同时也象数学题一样有味道。

小孩子夏天有一个钢琴考试,需要把曲目最后确定下来。考试的时候自然必须得弹几个篇幅长一点难一点的曲子,那是大鱼大肉的主菜,不过为了省事,间插几样稍为简易的配菜也能胡弄过去。最新给她确定下来的一碟配菜,便是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第一卷里的C小调前奏曲,BWV847。

钢琴老师最推崇的版本是里赫特,她说她一生都以里赫特的平均律为范本。这倒不足为奇 -- 他们都是同一个音乐学院出来的,就象MIT的人不会推荐CalTec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GXHjxvSi24

下面这个是朱晓玫老师的录音。当年她被下放到内蒙接受劳动改造,每天晚上偷偷跑到大妈家练习的便是巴赫的平均律。后来被上头发现,她和大妈被抓起来批斗,罪状便是她居然敢偷偷弹一些“不如狗放屁”的东西......

其实我们钢琴老师弹出来的风格和朱老师的更象,另外这样的速度对初学的小孩来说也更容易接受,所以我们就以朱老师的录音为标准范本了: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12359486i86658404.html

这首前奏曲很简短,总共只有39个小节。初听起来象一首机械的哈农指法练习曲,仿佛一架机器精确而单调地运转。当然BWV847不是练习曲,和平均律里前面的那首C大调前奏曲(这个估计所有人都耳熟能详)一样,没有旋律,也并不需要外在旋律的支撑,音乐的内涵和张力完全是依靠很有序、很逻辑的和声发展(harmonic progression)来体现的,很抽象很“纯粹”,象漂亮的数学公式一样既枯燥,同时又让人回味无穷。

C小调前奏曲只有两个声部,很多人弹的时候,把左右手chords里的第一个音故意着重加强(见琴谱中的那些加强记号--都是后人加上的,我看巴赫的手稿里面并没有这些符号),这样听起来似乎多出了一条新的旋律线,使得织体又丰满了一层。
 
就速度的快慢而言,这首前奏曲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前27小节(曲子的大部分)是快板(Allegro),然后是六个小节飞快的急板(Presto),紧接着慢了下来(Adagio, bars  #34-35),最后结尾的四小节又回归原来的Allegro。根据老师的建议,Presto那个部分的速度应该正好是Allegro的两倍,而Adagio是Allegro的一半。巴赫得这种中间速度变来变去的前奏曲还有不少,比如几年前小K练过一首D小调小前奏曲(BWV926),里面Presto的速度也是要求精确地乘以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yOV533fOM4

再附两个版本:

* 古尔德的录音,很怪,却同样令人信服--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KQUgiRrMFQ/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9NTcKlLzgQ

试了试,想要把十六分音弹成古尔德那样,如此detached、如此匀称而清晰的断奏,真的是太困难了! ......

* 巴赫最高女祭司--图蕾克的录音,高贵而权威的声音。我发现她里面1x,,2x,0.5x的速度控制和维持得最为精确: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rHKIsimlMw

上面照片里那本《平均律》,是钢琴老师当年在音乐学院时用过的琴谱。音乐的旧约全书,真正地被她翻烂了。
 
记下这些初浅的认识,作为自己爱乐旅途的另一个路标。

[2012-01-12]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文思不动于2012-01-13 03:41编辑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   好听
  • 琪子 
  • 2012-01-15 06:43
  • 383
  • 1433
  • 0/0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