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回复:谢谢未买书又多偷窥一节,用现代人的思维逻辑......

论坛:江湖谈琴作者:大国师王威发表时间:2014-02-08 02:25
 商纣王已经太老了。任何一个统治者,一旦统治天下五十年,曾经的英明神武,往往变成昏聩颟顸。本朝太祖便是明证。毛太祖三反五反,千防万防,到处防不住矮个子邓。身死之日,即是变天之时。一生擘划,归于空虚,诚为世间第一等可笑之事。     商纣王的失败,乃在于摒弃同姓,重用异姓之卿。
 
 
再贴一小段吧。
 

周武王姬发加之于商纣王身上的第二条罪名倒是比较靠谱——唯才是举(任人非亲)。

人类最初的国家都是从氏族社会发展起来,氏族社会的显性特征就是重视血缘。商王朝六百年的政治制度说白了就是四个字:“任人唯亲”,由此形成的世官世职制度早已经成为不言自明的国策。

商纣王在即位之初,先后任用的微子、箕子、比干等人即是基于“任人唯亲”的原则。

无论是微子内阁还是箕子内阁,表面上看起来是商纣王任命的,可是贵族之所以贵族,乃是因为商纣王不可能有别的选择。

贵族之所以贵族,或者说真正的贵族乃是于贵族权力并不是由王者给予。历代的商王对于权臣的任命实际上挑选的余地不大,他能任用自己的血亲,这样才能保证政府的运作不陷入动荡之外。

商王朝的六百年的历史上有没有例外呢?有的。武丁。

说起来武丁这位中兴之主可谓是商纣王的榜样了,武丁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意志,让自己的老婆妇好主持军政不说,还起用了一个非子姓的贤人傅说组建内阁。

如果商纣王是个安于收成的君主,那么他只要任命了微子组建内阁就可以做甩手掌柜了。然而一旦他想有所作为,就不得不师法武丁,不得不重用异姓之卿。

就是口口声声声讨商纣王罪责的周武王姬发之所以能够奋发振作,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接受并继承了乃父姬昌给他遗留下来的政治班底——以姜尚为首的异姓之卿。

当然,周武王姬发在重用姜尚这些异姓之卿的同时,也将政府的最高权力交由自己的兄弟分掌,周公姬旦、毕公姬高、召公姬奭、管叔姬鲜、蔡叔姬度莫不位尊而权重。

异姓之卿能不能用呢?能。

异姓之卿能不能得到重用呢?能。

能不能把同姓贵族一脚踢开,而将政府的最高权力交给异姓之卿呢?不能。

周武王姬发的想法是当时绝大多数政治家的共识,那就是国家政府上层的构成必然是同姓贵族为主,异姓之卿为辅。

事实上,商纣王即位之初也是这么干,他先任用了微子组建内阁,然而再怎么磨合也没能让他推行的国策顺畅推行,忍不可忍之余,他罢黜了微子,再起用了同姓的箕子,结果又一次忍无可忍。

最终,商纣王将同姓贵族一脚踢开了,完全的将政府的最高权力交给了自己提拔起来的小臣们,恶来、飞廉、费仲等人即是商纣王所重用的异姓之卿了。

 

一个王朝发展了个两三百年,典型了成熟了,有为的君主往往做稍微一点的变革,就会遇到有如高山大海一样的压力,更何况是商纣王的变法改制是一竿子插到底。

商纣王力排众议任用小臣,任用异姓之卿,自然会引爆政治路线之争,所有的子姓贵族都难以接受异姓之卿上台掌权,那简直等于奴才居然做了主子,一夜变天了。

商纣王的改制变法,天下老百姓无所谓,可是子姓贵族们就受不了了,他们都是含着金钥匙出身的,还指望着死了之后,这金钥匙传给子传给孙,传给子子孙孙无穷世呢?

子姓贵族们受不了了,而周武王姬发自认为是中原华夏文化的真正继承人,更是怎么也看不惯商纣王的这一套变了天的改制变法。

日后,周武王姬发分封天下,怎么个封法,面子上照顾了很多异姓之卿,可是真正的形势所在、通都大邑那可全都分封给了姬姓子弟。

现代的民权时代,我们理所当然的以为世袭是不好的,是万恶的。然而在人类文明早期建构国家的初级阶段,血缘关系如果不延伸到政治权力上,则整个国家必然陷入无休无止的动荡之中。

如果商人有所谓的正统史观,那估计只有一样:

只有子姓,才是最高贵的贵族,才能掌握天下最重的大权。唯有如此,方能斩断异姓诸侯觊觎天子宝座的念头,方能将子姓世袭政权稳而安、和而美的传承五六百年。

商纣王在他的时代做了超前的事,了不起,他能超拔彼时有如天经地义一般的世袭的观念,太不了起了。他有这样政治理念,值得三千年之后的我们给予他极高的敬意。

可是这了不起的代价又是那么的高昂,在政治上超前,往往要坏事,而且是大大坏事了。于是乎,商纣王输了,输的五六百年的家底一夜败光了。

又自然,商纣王并不是唯一为超前的政治理念而付出代价的君主,后世似他一样的政治家在西周有周厉王,在西汉末年有王莽,在北宋有宋神宗。

我们后人综观二十四史,已经熟知历史发展之途径,深知商纣王之举措的进步意义。然而,在那个时代,谁会理解商纣王重用异姓之卿的意义。就算理解,也不相信是历史发展之趋势。

即便是晚到战国中期,封建之制已然摇动,天下大争的时代行将到来之际,儒学大师孟子尚坚持国家大事只能依赖同姓贵族,异姓之卿再怎么贤能到底不是自家人,靠不住。[1]

是以,武王伐纣如果从情理而言,乃是以下克上,以臣弑君,而如果就道理而言,周武王姬发却是以替天行道者自居,口口声声自称行的是“天罚”、“天诛”。

中国上古夏商周之政治传承千变万变唯一不变的乃是封建之制、世袭之制。这是中国文明发轫之始即已有之的传统。要不要捍卫这一传统呢?

周武王姬发用《牧誓》回答了这个问题。

《牧誓》之所以掷地有声,之所以能够在战争前夕将战士发动起来,原因无它,周武王姬发就是在商周易代之际最坚定的卫道士。

周武王姬发之所以讨伐商纣王,之所以问鼎中原,并不仅仅出自个人的野心,并不仅仅出自军事上的狂热。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是为了捍卫华夏正统文明。



[1]     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

    王曰:“卿不同乎?”

    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

    王曰:“请问贵戚之卿。”

    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王勃然变乎色。

    曰: “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

    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

    曰:‘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孟子·万章·齐宣王问卿》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   有意思
  • 乱世清洁工 
  • 2014-02-09 14:37
  • 50
  • 842
  • 0/0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