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还念小学的时候

论坛:江湖谈琴作者:旭日方升发表时间:2004-03-30 17:44
我的家乡也以大队为单位,为她们办过扫盲班。
就在冬天农闲的时候,把不识字的农民都集中到
一间大屋子里,发给她们教材,本子,还有铅笔
由老师天天教她们识字。那时候很穷,我的作业
本都是正反两面写,甚至写过的本子用橡皮擦干
净,再写第二遍;铅笔短到手握不住的长度套上
废旧的圆珠笔杆就还能接着用几天。我还记得每
天晚上吃过晚饭妈妈和我们一起趴在豆油灯下写
字的情景,想起来,那时候真是快乐啊,小小的
我也能给妈妈当老师了。这样学了几个月后,就
要进行结业考试了。妈妈很紧张,抱着书看了又
看,生怕不及格还要再学一遍。考完回来后她直
埋怨我没去替她考试,得不了高分,别的妇女都
带着孩子去帮自己考试了,不过最后分数并不低。

现在她仍旧常看书,不过是为了能尽快睡着。遇
到不认识的字她往往念半边字的音,我若是纠正
她也不免会遇到难以解答的问题,为什么另一个
字的半边和它一样发音却完全不同呢?让我觉得
很没有尊严感,直到最近我才能回答这样的问题,
原来在古代,它确实曾那么念过的啊。

吴青的话真的是很无可厚非。因为我就亲耳听见
我妈妈教我的小侄女把小鸟念做小乌,同时把自
己的很多不良喜好都传递给她。这是非常直接的
现实,不是我们尊重她们作为一个人本身应该具
有的权利就可以避免这种现实的。把这种家庭成
员素质对下一代的影响简单的归结成为重视女性
生育能力是非常肤浅的,它更深层的意义是尊重
一种科学事实,一个人在童年所得到的智识的开
启对这个人毕生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在我们
的现实世界里,母亲都大同小异的扮演了开启者
的大部分角色。

有识字的机会是一回事,而她们珍惜,需要这样
的机会是另外一回事。后者才是真正决定她们识
字能力的关键因素。如我的母亲并不是没有识字
的机会,她甚至有机会念三个小学一年级,可是
没有人对她有这样的影响,教她觉得只有掌握知
识才能够得到把握自己的命运、幸福的机会。只
能随波逐流的听从命运的安排,无论如何都是极
其悲哀的事。这种悲哀,难道不是她的母亲,父
亲造成的吗?社会固然有它不可推卸的责任,但
是社会难道有能力去改变每个人出生的时候就决
定了的事情吗?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   农村
  • 碧血汗青 
  • 2004-03-31 10:40
  • 391
  • 637
  • 0/0
  •   没错
  • 翩若 
  • 2004-03-31 10:46
  • 61
  • 460
  • 0/0
  •   这个
  • 酒心 
  • 2004-03-30 14:52
  • 209
  • 657
  • 0/0
  •   不好
  • 冷静 
  • 2004-03-30 12:28
  • 57
  • 550
  • 0/0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