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少年都不贱(zz)

论坛:江湖谈琴作者:一川飞絮发表时间:2004-03-31 13:20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的气象多少带着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和恣意妄为。
而张爱铃用做小说的题目,明显是一种凛冽的味道,刚硬强韧,不拖泥带水。还是一贯
优雅冷峭的笔调,娓娓地铺陈了几个女子的成长经历。叙述的时空结构是交织在一起的
,过去和现在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所以总会让人生出许多恍惚之感。
  故事把目光投向了上海某教会中学一个寝室的四个女孩,尤其是恩娟和赵钰。她们
是行影不离的好友,一起在学校里嬉笑怒骂,真是无忧的岁月。描述校园的往事,张的
笔墨极为大胆,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子们也有那么多难以排遣的寂寞,有同性恋,有对于
性的懵懂渴望,还有多次关于乳房的描写和意象,几乎称得上是活色生香了。这在她以
前的小说里是非常少见的。不过这些都是属于成长的秘密,还带着柔和的清涩。当真实
的生活狂风暴雨般袭来的时候,曾经共同分享的任何经历体验都不足道了。
  多年之后的美国重逢却是另一番景象,恩娟当初嫁的犹太人,如今已入了美国国务
卿的内阁,成为政界要员,恩娟的身份自然也分外尊贵起来。他们的家庭生活也成为《
时代周刊》注目的对象。而赵钰却一直为生计奔波,费尽周折,丈夫也要离开她。她约
见恩娟不过希望捞一些好处,谋一个华府翻译的职位。
  
  “她信上说想找个小事,托恩娟替她留心,不忙。没说见面的话。现在境遇悬殊,
见不见面不在她。”
  “赵钰感到困惑。倒像是骗她来过夜——为什么?还是骗她有两间房,有多余的床
,结果只好一床睡觉,彻夜长谈?不过是这样?一时闹不清楚,只觉十分暧昧,又急又
气……”
  “这是第二次不相信她的话。她已经不再惊异了。当然是司徒华‘下了话’——当
时她就想到华府中国人的圈子小,司徒华一定会到处去讲她多么落魄。人穷了就随便说
句话都要找铺保。这还是她从小的知己朋友。”
  “恩娟锐利的看了她一眼,以为她心虚。虽然这话她一出大陆写信来的时候就已经
说过,还是以为是她编造出来的,借花献佛拍马屁。也许因为他们父女一向感情不好,
不相信他真是把女儿的成就引以为荣。
  这是第三次不信她的话。不知道为什么这次特别刺心。”
  
  女人间的所谓情谊,只要有时间,是可以轻易成灰的。如今地位又悬殊的厉害,亲
密无间的气氛更是荡然无存。一个要小心翼翼的曲意承奉,一个即便没有盛气凌人却也
有可供挥霍的权力。无论如何平等亲密的朋友,也总有一个是主人,一个是奴隶,何况
现在的恩娟和赵钰。
  故事本身并不新鲜,可是漫长的人生中也并不总有那么多的新鲜事。不过就是成长
,女人间那些不可倾诉难以名状的艰辛挫折,隐约的嫉妒和委屈,互为攀比的心气。当
然,都是因为那绵延不绝的人生。根本无法在这中间找到定律,只是命运的不可预测还
有人情事故的冷暖自知。恩娟和赵钰的相遇不如此又能如何呢?生活于其中的个体不会
感到那么多戏剧化的突转,只是埋怨命运的不公,当初谁跟谁不一样呢,怎么,现在就
这么天上地下分别开了呢?这样的问题永远没有答案。而人生在此似乎纯粹为了成全小
说的完整。
  生命总是一段一段的,没有任何人或者事情可以满满占据,这是残酷。对此任何唏
嘘感慨都是矫情的,因为这便是真实。生活的真实不需要任何理想化的诗意,当小说把
这一切都明白地揭露出来的时候,已经构成了对于真实世界的绝妙反讽。
  
  这篇小说并没有带来多少惊喜,而其之所以成为张的“遗作”,也是由于自身的毛
病和“外界的阻力”等因素,当初就没有发表。它的姗姗来迟,却再一次证明了张爱玲
独特的小说风格:冰冷深刻,缺乏想象。在小说的世界里,张爱玲的创作一直是窄而深
的,坚守着一个坚固的点,然后向下挖掘。在下行的过程中,故事和人物盘根错节地交
错起来,纷繁芜杂。尽管也有大的时代背景,历史变迁,但那背景只是背景而已,和人
物并不交融,各自独行——这也是其特殊的魅力罢。而小说里的人物,尽管有不如意的
失败人生,也带着骄傲的倔强和不妥协,顽强地在小世界生存。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   同疑
  • 青荇 
  • 2004-03-30 19:36
  • 201
  • 619
  • 0/0
  •  
  • h2 
  • 2004-03-30 15:17
  • 0
  • 674
  • 0/0
  •   商榷
  • 江海红狐 
  • 2004-03-30 14:37
  • 135
  • 574
  • 0/0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