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章明义——
老道阿老道,你真是一个王八蛋,呵呵,来。
如果说小说家(曹雪芹)创世者,是上帝。那你这种人,就是圣战份子,狂热教徒。上帝不言不语不举不动,你却以为自己是上帝在尘世的代言人,固执的认为上帝只能这样想不能那样想。
所谓的贪天之功,正好用在你身上。
你用你这种方式去解释《红楼梦》,只会让一部伟大的小说狭隘化。即便退一万步,曹雪芹真的按照你的揭示的方式创作了红楼梦,又如何呢。你所指出的那些还是和红楼梦本身的伟大无关。你这种狭隘化的细读与一个伟大小说的本身具备的无限拓展自己外部空间的能力是相抵触的。
要理解一点,曹雪芹即便在写自传,当他完成这部小说的时候,这部小说就已经和他无关,有着独立存在不可磨灭之价值。你所考证出来他的生平,他的生辰年月无论是对的或者
是错的,也无损于这部小说的价值。你这种考证其实不过是“文如其人”的貌似科学的拓展版而已。
好了。不说你那大便一样的红楼梦研究。
我们互相激发一下,恩,先谦虚一下,你来告诉我小说怎么看,我来告诉你小说怎么写。
要说你那个细读法(一)。先得定义一下小说这个玩意阿。
首先,小说是写在纸面上东西。只在纸面上有意义。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1+1=2。对不对呢。对。这是数学的第一课。
但是我要说不对,因为世界上永远不会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东西,即便有一模一样的东西,他还是永远不能相加,为什么呢。直观一点说明吧,如果1是一个柱子,在同一个时间,他们要相加的话,占据的肯定是不同的空间,那么他们无法相加。如果是这两个柱子要占据相同的空间,那么在时间上必然有先后,同样也无法相加。
这里,我指出一个事实,就是1+1=2是一种人类累积智识所不得不接受的假设,也就是说,1+1=2永远不存在的。它只在纸面上才能体现他的意思。
小说,也是一种假设的艺术。它只要落脚之地是在纸面上,那么永远只能是一个假设。理解了这点,我们才能往下继续谈。
好了,继续讨论小说。
当王威早上起来散步,十五分钟,在这十五分钟里头,王威突然高兴,突然不高兴,突然忧伤,突然甜蜜,突然回想起往事的某个片断,突然想起最近生活中的琐事,突然想起等一下要买包烟,如此林林总总,描写出来,至少需要一百万字,才能交待清楚,因为每个念头的后面,都有无数的细节涌出来,王威之所以兴起一个微笑的念头,是因为他这三十年的岁月实在是太长了。
这时候问题来了,什么问题呢,这些东西无法交待,即便交待,也无法交待清楚,只能一笔带过。只能简约到如下几个字“王威散步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一些往事,感到很伤感。”
好了,现在再来看宁财神的电视剧,我们看到了屏幕上的人,因受伤而痛哭,因失败而沮丧,因成功而欣喜。每个桥段正好充斥着你所提出的“真正好的作品,一定是一部有机统一的作品,也就是说,一切细节都是阴谋,一切细节都服务于作者的意图。 一定是一部自足的作品,也就是说,它在情理逻辑上是能自圆其说的,人物的动机在作品中 通过各种细节得到充分合理的说明——有文本的证据;情节的发展是可信的,是真实的——因为我们从证据中发现了合理的动机,这种动机导致的冲突必然会引向某种结局。”
这里问题又来了:事实上,在生活中,很多人痛哭,并不一定会哭,就是哭,也不会哭的象电视剧那么生动。哭的象小说那么情真意切。
那么说白了,你所提供的那个所谓的“自足的,有机的、统一的系统”,其实是一个很低级的因果论,哪怕各个部位咬合的再精准,细节之间的伏笔有多深。
我想请问一下,是不是每件事情都有因果。
我可以不客气的说一点,经典小说之所以得以运行的低级因果论,在今天已经毫无价值了。你之所谓的“有机的、自足的、统一的系统”已经快崩溃一个世界了。
当然,在纸面上,一个过去的时代永远不会过去,这是我们在今天还继续阅读《红楼梦》的原因。
但是,一个过去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个当代小说家,如果创作手法还停留在低级因果论的时代,那还是不要动笔写作了。
++++++++++++++++++++++++++
关于抽空感情。
我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那么愤慨。
其实在中国古老的戏剧,一个好的演员,要“先学无情再学戏”,已经是老生常谈,这本不需要做太多的讨论。
我在上文已经指出了一个事实,以人物感情推动小说的故事情节,其实是一种虚妄,一种狂想。然而支持这种虚妄和狂想之稳固存在,则是作者和读者之间,需要有一个默契,互相“凑合”,以达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目的,读者的惰性逼迫作者造假成风。
试问,有那两颗心能够完全相同呢。真正的阅读,其实应该是将心比心。一个优秀的真诚的作者,当他有话要说的时候,需要读者努力去靠近,去揣摩,而不是相反。
真正好的作品,一定是一部有机统一的作品,也就是说,一切细节都是阴谋,一切细节都服务于作者的意图。 一定是一部自足的作品,也就是说,它在情理逻辑上是能自圆其说的,人物的动机在作品中 通过各种细节得到充分合理的说明——有文本的证据;情节的发展是可信的,是真实的——因为我们从证据中发现了合理的动机,这种动机导致的冲突必然会引向某种结局。
细读就是要考察一部作品到底究竟是否有机统 一,完美地实现作者的意图。如果我们在作品中发现一种得不到任何合理解释、动机不明的 情绪、思想、意图——客气一点,我们说这是 浪漫主义的作品;不客气一点,我们说这是滥
情主义,是生铁门笃儿、酸的馒头(sentiman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