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篇旧贴,谈谈罗大佑

论坛:寻音觅影作者:刘忆斯发表时间:2002-05-10 14:40
成就不等于精神
——谈谈罗大佑

明天,当前正受万千宠爱于一身,谈笑间咸鱼大翻身的罗大佑就要在深圳开个唱了。这两天报纸上、电视中呼号遍野、以头抢地的此起彼伏、大有人在;商场里、大街上象兜售福利彩卷一样拍卖着演唱会门票的小贩脸上也全是幸福的笑容,据说票早卖脱了。就连连绵秋雨带给深圳的萧条也被喜庆的气氛所弥漫,就象过年一样!
罗大佑这个暧昧的有点象日本人的中年男人,曾经是我最喜欢的歌手。从充满愤世嫉俗、社会责任的《鹿港小镇》、《未来的主人翁》到青春、爱情的挽歌《光阴的故事》、《恋曲1980》到戏虐当局、讽刺实事的《现象72变》、《我所不能了解的事》到宿命的悲歌《你的样子》、《爱人同志》再到洗尽铅华、终有所悟的《将进酒》、《闪亮的日子》我一次次地为他的歌所打动,我承认正如传单上写得那样——他的歌见证了我的青春。
青春是个很煽情的词。被神化了的罗大佑之所以被人们拿来当作精神导师,灯塔坐标,顶礼膜拜,正是因为这个煽情的词。我不由得佩服起此次演唱会的策划人朱德容,他真是深揞通过媒体炒作和情感作祟从而造成的人们怀旧情结与猎奇心理的契合。也就是说,抛去商业目的而言,罗大佑这次的演唱会正是给那些生于七十年代前的、有小布尔乔亚情怀的人们一个捉住已逝青春尾巴的机会,一个可以无限缅怀、感伤的纪念日。这个理由已经足够卖个好价钱了。
看着传单、报纸、电视上这个依旧戴着墨镜、依旧那么酷、但比前些年变得漂亮了的中年男人,从早期的轻狂敏感、叛逆不羁的青年,到长发迎空、无所畏惧的斗士再到现在这个抱着吉他,作着千篇一律的家国梦,贩卖着发黄、发霉的青春来赚取眼泪和金钱的中年男人。我终于知道了什么灵感、才华,什么勇气、责任在残酷、现实的时间面前都终将被冲淡,冲尽,留存下来的只是永恒的自我和利益。
也许在我写这篇东西的同时,罗大佑正在盘算着此次演唱会能给他赚来多少银子吧,或是也在和我一样感慨。想想也可笑,这些无论是无奈的感慨也好,赚钱的借口也好,都只是属于那个逝去的时代的。而至于现在的主人翁们,谁还在意听一个40多岁,既没有张国荣能穿裙子,又没有刘德华会爆裆的老棒子在台上一坐就是两小时,抱着吉他瞎抒怀。现在谁还在乎知道“什么是真理?”
所以我可以原谅罗大佑的媚俗和无聊,可以原谅他现在虚的都不敢承认自己也曾是一搞摇滚的,可以原谅一提《诛儒之歌》、《亚细亚的孤儿》、《五十块钱》这些有政治倾向的歌曲他就更蔫了,可以原谅他只会也只能炒着一锅又一锅的冷饭。相对而言,那些曾经和罗大佑相提并论的人现在就更不值得一提了。那个也写过一首同名的《未来的主人翁》的侯德健不正在国外给人看相吗?而李宗盛目前最想得到的也无非是“蓝色的小药丸”
记得有人曾拿罗大佑跟崔健相比,说崔健是金水桥上狮子,只会愤怒,而罗大佑则是狮子旁边的华表,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和民主的象征。我觉得这个比喻起码到现在已经是不恰当的了,因为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今天,崔健的思想和精神也丝毫没有一点妥协的迹象,而罗大佑却只能当成怀旧的纪念碑和无谓的摆设了。
其实,不管是罗大佑还是崔健,也不管侯德健、李宗盛、李寿全、黄舒骏,还是张楚、窦唯、何勇、许巍,他们都曾经在种着自己的树,用热血和青春。我们,这些凡人,不也一样吗?但再伟岸再有活力的树也会有死去、腐烂的一天,这是不管他们或是我们愿不愿意都无奈、无法的事实。这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我们必须懂得成就永远不等于精神。
话题似乎越谈越沉重了,那就让我们从现实中暂时解脱吧。花四百块钱买一张演唱会的门票,或是花四块钱买一瓶啤酒,听着在现场或是唱片里传出的罗大佑的声音与音乐。那会是怎样的感受呢?会是一片宁静、明朗的天空么?还是一面毫无涟漪和杂念的湖水?就算它已经为俗世和铜臭所侵染,也别冷静地把它看成一种投机取巧。
我们要做的只是放下固有的成见和过高的期望,以一种宽容和感激的心态去倾听,我们也许会发现这个世界有着不同的侧面与真相。如果是这样的,就足够了。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   我承认
  • 新几内亚白人 
  • 2002-05-10 18:19
  • 144
  • 225
  • 0/0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