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自己的啤酒,看别人的电影(完)

论坛:寻音觅影作者:倒后镜发表时间:2003-05-09 11:36

《你那边几点?》台湾 蔡明亮 演员: 李康生、陈湘琪、陆奕静、

“父亲死后,小康变得怕黑,半夜反锁家门,尿急也不敢出来小便,老觉得父亲的鬼魂在屋里走动。白天他在台北车站外面的天桥卖手表,来的一位明天就要出国旅游的湘琪,看上他手上带着的一只旧款手表,求他割爱;按风俗,父亲丧期未过七周,小康身上用过的东西如果给别人就会令对方倒霉。湘琪却不信这一套,好说歹说,他脱小表给她并建议她一到国外,下飞机就在地上翻个跟斗,便可驱除霉运。湘琪走后,小康莫名的想念起她,却对她一无所知,只知道她去了遥远的巴黎。他心血来潮,在那封闭幽暗,布满死亡气息又辗转难眠的房里,他拨电话问电讯局巴黎的时间,原来台北比巴黎快了七个钟头,于是他逐只将他卖的手表的时针往后转往后转往后转……”――――――――抄过来的。

我想看过〈爱情万岁〉的人都应该知道,蔡明亮比较钟情于同性恋题材。这部片子虽然不是完全的描写同性恋,但还是沾上了边。

在这部含义甚多的作品中,蔡明亮用以表为媒介,引出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精神之恋、虚幻之恋、同性之恋。

这是一部需要看很多遍才能大概明白的电影。晦涩的节奏,单调的配乐,却意外的耐看。蔡明亮在把握人物心态以及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已经做得炉火纯青,而演员的本色表演也非常到位。

影片结尾部分,我看了不止10遍,结尾留给人的印象太深刻,我连躺在床上都会细细地回味其中的情节。

自然光的运用、长镜头的把握、恰如其分地控制,都显现出蔡明亮对人性的独特影像关怀。


《全蚀狂爱》導演: Agnieszka Holland 演員: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David Thewlis

这同样是一部描写同性恋题材的电影。

描写了19世纪法国诗人兰波和魏尔伦一段惊世骇俗的恋情。

兰波,19世纪法国天才少年。桀傲不训,特立独行,崇尚自由,厌恶一切陈腐的思想。

他那激情四溢,如烟火般的37年岁月,成为了后来无数追随者一生的梦想。

兰波在离开他的恋人魏尔伦之后,在剩余的15年中,足迹遍及欧、亚、非大陆,真正地身体力行地完成了在路上的含义。他的生命源于内心的渴求,迸发的激情,
他的一生充满了理想主义,他从容不迫,放纵不羁,终于自我。

“我找到了,找到了永恒。就是太阳与海交相辉映的地方。”这是影片最后的一句话。兰波找到了永恒吗?我们不会了解的。有人说:生命的质量不在长度,而在于宽度。我却觉得两者都不是,我觉得生命的质量在于一种热度。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台湾 杨德昌

这是杨德昌最著名的代表作。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九六一年六月十五日,台北建国中学日间部初二学生茅武,在牯岭街上杀死了谈过恋爱的女生,被判刑入狱。整整三十年后,与茅武同届不同班的杨德昌,拍摄了《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段是抄的。

虽然算是一部有点老的电影,但时至今日,我都觉得这是为数不多值得一看再看的电影。

影片的长度是240分钟,拍得有点像电视剧。但这些丝毫不影响它的精彩程度。

同样,这部影片包含了太多的社会学意义,包含了很多的镜头表达语言。已经无法用只字片语来阐述了。

在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青春是放肆飞扬的;在侯孝贤的〈恋恋风尘〉中的青春是一种说不清的滋味;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里的青春则是残酷的。

残酷的青春,现实的杨德昌,他清醒地把这世界看得太清楚。

ps:
关于五一假期的这些观影记录,到今天就OVER了。

不过,音乐还要听,电影还要看,啤酒还要喝,班也得上。

只是。。。

猪跑了,美女不见了,而我们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