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朴,你还想要多“腻”?
作为音乐圈中好友,我一直关注着小朴的生活方式和音乐创作状态,尽管见面不多,一起时也没聊的太深。只是觉得他的状态越来越好,变得比从前开朗得多。大家一直都盼望听他的新专辑,想过去四年了,他的音乐应该有一个大的飞跃,或者是一份惊喜。
可我不得不说,在我听完这张他与亚东呕心沥血制作的《生如夏花》新专辑后,失望之情无法言表。也不知是他的音乐与第一张相比是退步了,还是我对他的期望值太高所至。整张专辑的音乐用“空洞”二字毫不为过,从第一首到最后一首听完,没有一首能够印象深刻。虽然有亚东的头牌制作人协力支持,依然不能提携多一分的力度,只留下空乏一片的尾音。
与早期的音乐创作状态相比,所谓治愈了忧郁症的小朴,在面对新制作上显得过于急迫,歌词虽华丽却不及首张专辑中有趣味,让人记忆深刻。由于沉积太久,急忙想要出手,音乐结构上略显粗糙。有好几首听起来相似,特点不突出,太多呢喃之声,没有了力量感和以往的冲击性。加入些古典音乐的元素,太足得模仿痕迹,找不到中心到底要表达什么。比如《我爱你,再见》受到大家一致认可,舒缓的圆舞曲合着抒情的轻唱,一首完全挑不出毛病的呢喃之歌,可在我听来毫无个人特色,老有copy某类音乐形式的嫌疑。
唯一的一首《傲慢的上校》中倒是保留些小朴以往的锐气,电子乐背景与一支主旋律配合得巧妙,旋律很动听。这是我唯一喜欢的一首。其它有两首歌曲,听起来会让我想到王菲。自从亚东包圆了王菲所有的专辑后,王的后期影响直接侵略到亚东的制作意识,那就是在电子成分中加注“靡靡之音”,这种王氏唱法可能在王菲身上烙印太深,无意识中用在小朴那里,显得无生气平淡无常。这就成了他的有些歌让王菲来唱可能更合适些的感觉。
说这些,原因还是不太喜欢这张专辑中有太多的甜腻感。这种含有中产阶级水分的甜腻味道,在小朴经过好几年的“自我较劲”之后,成了恢复正常心态的出口。假如这就是他苦苦向往的答案,我宁愿他一直抑郁下去。
实际亚东的抑郁也不比他轻,一个封闭在家做音乐,靠玩电游放松神经的焦躁患者,同样将曾有的精神力量化为小桥流水、小资情调,轻易就闪了腰,随时就要吃上一大堆的药。并且学会了沉醉于一种慵懒的伤情之中,找寻那些年轻美貌却面孔空洞的小女生做女友。在腻得快要花掉的浅层情感里,不做“靡靡之音”能做什么?
有趣的是,这回他们在一起合作时的状态如此契合,如此相似。同早期小朴背着一把吉它去找亚东时的满腔热情,两竖火花的激情碰撞,音乐中不少精华闪现相比,如今两个被“蜜罐”莫名其妙沾染了一身蜜的曾经优秀分子,已变得不是彼此独立,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交流着过了期的欣赏,彼此佳赏着对方已经快要失去生命力的品位。这不是对他们才华的讽刺是什么?两个相同气质的人,不能经常合作,我个人认为。
作为他们的朋友,我希望小朴的专辑大卖,看着他们为了音乐,执著而痛苦,为了音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那真诚让人感动。当然以小朴的偶像地位,不愁难买掉这张专辑。
他们苍白的面孔与日渐富裕的生活环境形成对照,却有些受虐的沉浸于这虚假温暖里,自我玩味个不停,我只想说,朋友,出来曝晒一会儿吧!让阳光吸掉些带糖过多的水分,就算晒成干酪,我也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