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巴伯的音乐人生

论坛:寻音觅影作者:王脚丫发表时间:2006-04-05 01:17

版本:argo 417 818-2
英俊的巴伯:

爱人!让我们坦诚相待吧
因为,在这个貌似美梦般的世界里
它如此丰富,如此美丽,如此新奇
却没有欢乐,没有爱情,没有光明
也没有恒定,没有安宁,没有慈悲
我们在这里,如同置身黑暗的旷野
愚昧的军队在夜色里刀戈相见
四处是征战和溃败,混乱一片
        ──选自马修·阿诺德《多佛尔海滩》

我为文字谱曲时,我就把自己沉浸在文字中,让音乐从文
字中流出来。当我谱写一部抽象的钢琴奏鸣曲或者协奏曲时,我书写我的感受。我不是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作曲家……有人说我根本没有风格可言,不过这不要紧。正如他们所说的,我只是埋头创作我自己的东西。我相信这也是需要一定勇气的。
                 ──塞缪尔·巴伯
塞缪尔·巴伯,1910年3月9日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西切斯特(West Chester)的一个医生家庭。跟许多伟大的音乐家一样,巴伯在幼年就展示出强烈的音乐天赋,六岁开始学习钢琴,七岁便尝试作曲.

九岁的巴伯写给母亲一张纸条,表明自己想当作曲家的决心:
亲爱的妈妈:我写下此条要告诉你我焦心的秘密。当你读过它后请别哭泣,因为这既不是你的错,也不是我的。我想我现在必须径直告诉你这个秘密。首先,我不是运动员的料子。我是应该成为作曲家的,而且我确信我会的。我再请求您一件事情──请别要求我:忘了这不快的事情,去踢足球吧──
  求您了──有时候我为此烦恼得都快发疯了。
                 你的爱
               萨姆·巴伯II
西切斯特是一个相当保守的地方,音乐家不被认为是一个足够体面的职业。尽管巴伯的母亲很有艺术天赋,弹一手很好的钢琴,但是作为当地要人的医生父亲,更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能成为象他自己一样的人,因此试图通过体育运动来改变孩子沉静内向的性格,从而放弃当音乐家的念头。但事实证明,父亲的努力失败了,而萨姆不但履行了自己要当作曲家的诺言,而且成为美国乐坛最成功的作曲家之一。巴伯的成功一部分应归功于他的姨父──作曲家希德尼·荷马,和他的姨妈──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著名的女低音歌唱家路易莎.荷马。巴伯走到哪里都与他的姨父保持书信交流,直到1953年希德尼.荷马去世

巴伯在西切斯特中学就学的同时,加入了新开的费城柯蒂斯音乐学校,巴伯有著一附迷人的男中音嗓子,以至于他曾一度考虑是否成为一名职业歌唱家。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为什么他的作品常常富于歌唱性,并且他还专为男中音创作了许多歌曲。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18岁的巴伯在柯蒂斯音乐学校遇见了17岁的梅诺蒂。这个来自意大利的小伙子对巴伯的初次印象是“惯坏了,但是非常英俊”。跟巴伯有些孤芳自赏的冷静淡漠不同,梅诺蒂热情、活泼、友善,然而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年轻人很快就成为好朋友。而他们长达四十年的伴侣关系则成为二十世纪乐坛的一个传奇。
梅诺蒂同样也自小就展露出音乐天赋,尤其是在歌剧方面。巴伯向梅诺蒂讨教意大利语,而梅诺蒂则跟巴伯学英语。1928年和1929年的两个夏天里,巴伯与梅诺蒂一同到欧洲旅游。这段时光可以算是巴伯一生中最快乐、最美妙的日子。

巴伯的钢琴协奏曲受到了学校的好评,接下来他又创作了《造谣学校》序曲,赢得了哥伦比亚大学巴恩斯奖。巴伯的下一部作品──以英国诗人马修.阿诺德的《多佛尔海滩》为词的弦乐四重奏和男中音歌曲(1933年)──则更具巴伯的特点。伤感灰暗的诗词配上凝重犹疑的弦乐,反映出作曲家悲观的人生态度,似乎也预示著巴伯带有悲剧色彩的一生。

三十年代,巴伯和梅诺蒂又多次来往于欧洲与美洲之间。在这一期间,巴伯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一首《大提琴奏鸣曲》,《为雪莱的一个场景谱写的音乐》,《第一交响曲》,《第一乐队散文》等等。
1936-1938年期间,巴伯创作了他的第一部弦乐四重奏,并且将其中的慢板乐章改编成弦乐作品,由著名指挥家托斯卡尼尼率美国国家广播公司交响乐团作了首演,并立即获得了成功,这就是后来几乎成为巴伯标签的《弦乐柔板》。《弦乐柔板》整曲自始至终沉浸在难以排遣的悲哀之中,无怪乎人们常常把它与绝望与死亡相联系,并且被用在多位名人的葬礼上,如摩纳哥皇妃格雷丝·凯利,美国总统肯尼迪,罗斯福等等,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利昂婷·普赖斯要求在自己的葬礼上也用这支曲子。《弦乐柔板》还被用在多部影片之中,比如《象人》,《野战排》、《罗伦佐的油》、《野芦苇》和《北方》等等。在美国大众媒体的鼓噪之下,《弦乐柔板》成了耳熟能详的曲子,而它的创作者巴伯则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

巴伯随后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成为一部名副其实的现代经典,许多小提琴演奏家都将其列为保留曲目。这个时期的巴伯还创作了许多歌曲。1938年,巴伯离开战云密布的欧洲,回到美国,在柯蒂斯音乐学校教授作曲与配器,并继续从事音乐创作,写出了《第二乐队散文》和合唱作品《秒表与军械图》等作品。二战中,巴伯应征入伍,在德克萨斯州的沃斯美国空军总部服役。他应约为空军写了《第二交响曲》(又被称为“飞翔交响曲”)。
1943年,巴伯和梅诺蒂在纽约州的基梭山(MountKisco)买下一座L型的大别墅,他们称之为“摩羯宫”,他们在这里一同生活了30个春秋,而“摩羯宫”也成为艺术家们聚会的沙龙,法国作曲家普兰克、俄裔钢琴家赫洛维茨(二者皆为同性恋者)都曾是这里的座上客。在这段平静的日子里,巴伯创作了《摩羯宫协奏曲》(1944),《大提琴协奏曲》(1947),芭蕾舞配乐《美狄亚》(1946)和《纪念品》(1952),《钢琴奏鸣曲》(1949),歌曲《诺克斯韦尔:1915年之夏》(1947),《隐士之歌》(1953),合唱作品《克尔凯郭尔的祈祷》(1954),歌剧《瓦妮萨》(1958),《钢琴协奏曲》(1962),后两部作品为巴伯赢得了两次普利策奖。而歌剧《瓦妮萨》的脚本则是梅诺蒂专为巴伯量身打作的,《瓦妮萨》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被称之为第一部美国“大”歌剧。此外歌剧《一手桥牌》(1959)也是两人合作的结晶。

然而就在巴伯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巴伯的又一部歌剧《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1966)首演的惨败。泽非瑞利指望制作一部气势恢宏、赶超《阿伊达》的大歌剧,为此他用心良苦,大象、骆驼、马车,以及数百计的群众演员都是他设计中的一部分。然而演出的当晚,庞大而复杂的舞台转换装置一点也不听话,机械的噪声再加上动物们的喧闹几乎掩盖了乐队。批评的浪潮还是把矛头指向了巴伯,其实巴伯的音乐重点在于细腻刻画人物心理,跟泽非瑞利的铺张浮华大相径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二十年后当这部歌剧作品得以重新录制,却博得一片好评,许多人都不敢相信,原来它是那样精彩。

他再也没有恢复以往那种旺盛的创作精力。雪上加霜的是,他与梅诺蒂的关系也开始出现裂痕:年轻有为的美国指挥托马斯·施佩尔斯开始取代巴伯在梅诺蒂生活中的地位。巴伯又创作了一部大型声乐与管弦乐作品《恋人们》,这无疑是巴伯与梅诺蒂在四十年的友爱走到尽头时,痛苦的分离在作曲家内心引发的恸哭与哀叹。

1973年,巴伯卖掉了“摩羯宫”,搬进了曼哈顿的一间公寓。此时的巴伯常常饮得烂醉,有时还丧失记忆。在这事业和感情的低谷,绝望笼罩了一切,创作也几乎停滞了。
1978年3月,巴伯在家中举行聚会庆祝他的68岁生日。有八十多位“忠于他和他的音乐”的朋友接到了邀请。晚会上,巴伯晚年的伴侣瓦伦丁·赫兰茨(Valentin Herranz)(作品《恋人们》的题献者)和他的兄弟特意准备了一套烹饪奇观:一辆装满了龙虾和其他海鲜的罗马战车,车身上写著“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一个大都会歌剧院形状的蛋糕,前面是一个叫做“瓦尼萨”的喷泉。巴伯还坐在钢琴前,唱了几首曲子。晚会上的巴伯是愉快的,似乎告诉人们他准备好了重新开始战斗。

但是就在这一丝好转的时刻,巴伯被诊断出多重骨髓瘤。在生命的最后一年里,巴伯创作了《双簧管与弦乐队小合奏》,该曲又回到了他年轻时的抒情性曲风,恰到好处地成为他生命的挽歌。
1981年1月23日巴伯去世。他的墓地旁留有一片空位,巴伯生前嘱托,如果梅诺蒂葬到别处,就在这里立一块牌子写上:“怀念两个朋友”。
今天仍然在世的93岁高龄的梅诺蒂说:“我全心期待著跟他在一起。”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   蓝亲
  • 欲哭只见晴转多云 
  • 2006-04-06 09:58
  • 19
  • 661
  • 0/0
  •   dajiaobu
  • 蓝的够戗 
  • 2006-04-07 07:50
  • 2
  • 1093
  • 0/0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