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 飞下神坛

论坛:寻音觅影作者:这下真的麻烦了发表时间:2009-05-06 13:05
考证民歌的起源不是我们一般人能做到的事情,但这不妨碍我们静静的聆听先人们的这些杰作。比如说哈萨克斯坦的民歌《燕子》, 网上有不同的版本可以用来下载,但几乎都不是原版。我“一厢情愿”的为它们排了“辈分”

第一辈的是这首,无名氏的:http://www.sygz.dqt.com.cn/yangxudong/syzxa04.mp3,应该是女高音吧。演唱者的感情很充沛,配乐则是简陋得很。
第二辈的是彭丽媛版本:http://www.mydcentre.com/club/dsdgef98hf9hgtn667jdfjdkd4hh4ruIjirijwKn54Hn/helei_yanzi.mp3。显然,配器丰富了许多许多,声音则“浅显”了,从高音走向了中音。
第三辈,也是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版本,来自名不见经传的黄灿:http://forum.online.tj.cn/upimg/yanzi.mp3?/%BB%C6%B2%D3%20-%20%D1%E0%D7%D3.mp3。从声音到配器,基本上算是颠覆了民歌的原来形象。好像这位黄灿和刀郎的渊源颇深,于是歌曲也就有了刀郎味道。
如果硬要再加一辈的话,还可以加上这位叫“甘雅丹”的版本:http://lqyy.cnlu.net/UploadFile/2008-12/2008123110268267.mp3。只是很遗憾--配乐由“丝竹”之音起,感觉要把西域的情歌拉到江南来唱;然后声音中戴着明显的甜味--让我想起杨钰莹之流。失败而庸俗至极!!
我相信:一直到现在为止,还有许多许多优秀的民歌依然在人烟稀少的地方流传着,还没有传进我们的耳朵。要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步要做的是像作出《洗衣歌》的罗念一那样去“采风”,第二步是像彭丽媛和黄灿那样的把民歌通俗化--这就是走向神坛的意思了吧。
黄灿还不只唱了这一首民歌,还有这首青海的著名民歌:《花儿与少年》http://www.shimen.org/web/shimen/teachers/shengwu/yanlili/llzj/music/A004%E8%8A%B1%E5%84%BF%E4%B8%8E%E5%B0%91%E5%B9%B4.mp3。应该说她和刀郎的工作不赖,改编到几乎可以进入任何一个木讷的耳朵。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