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所谓氛围有点象艺术形式的有机整体,能达到主体非理性层面的某种无法被解构的东西,但范围狭隘些,因为非理性的含义丰富于氛围;有机整体同时还包括理性的一些成分,对于摄影而言就更多些理性的判断了,本身摄影所用的工具就是理性化的产物,摄影者快门机会的选择也存在一个理性的判断,因此氛围只是艺术形式的一个层面,而不是艺术的目的,而这里被说得是越来越偏了,下面是引用:“现场感的表达我认为是可以在当时的条件下通过形式表达出来,这个形式就包含了您说的符号,线条,明暗,色彩等一切元素。但是现场感不是氛围(我不得不坚持这种看法),氛围是无法预知的,只有在您的读者感受到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而读者群体没有共性,每人的感觉都是不同的。氛围应该是表达从图象到读者感知的一个过程。通过简练的元素组合,将引起歧异的部分排除,促使读者思维纳入作者的意图,更容易使读者群产生相似的氛围感,也这从另外的角度证明了摄影是减法吧。“,这里直接是把氛围作为目的的,作者获得氛围,读者得到氛围,氛围成了艺术作品的自在物,成了艺术的目的,把艺术引入到神秘性,由此还得出禅和轮回之说,弗洛姆在禅与精神分析里对禅有过深入的研究,按现代的观点来看,禅与人当时心理,物理的因素有关,也就是与现时的语境有关,而上面所谓的轮回是这样一种解释,客观的氛围经作者的捕获通过作品达到受者,被受者察觉,让受者对客观的氛围有一种亲历感,这中间的贯通是通过物的禅机,而这就是氛围的作用,在这里可以看到上面的说法实际上夸大了氛围的作用,而贬低作者作用,客观的氛围是可以重新编码的,一:通过相机的量化可以产生误码,二:也可以经过作者理性的编码完全改变氛围的原来面貌,那么这中间的禅就被引向另外的机缘了,而受者是不可能通过被篡改了的禅去完成轮回的,尤金和萨尔加多经常这么做,尤金更甚,那么我们还会说氛围就是艺术性吗?上面的引用中还存在割裂形式元素和形式整体的关系,把元素当成现场感更是错误,氛围是潜在现场感后面的一种东西而已,没有现场感就没有氛围。
不要以为我是和你抬杠,在这里我也没引用谁谁的一句话,我只是在谈我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