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牌警告催生新“世界自然遗产博弈观”
1992年12月,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后,张家界名气大增,海内外游客蜂拥而至,地方政府看到了从中浮现出巨大的旅游开发商机。
景区里的居民、企事业单位竞相在核心景区建各类旅游服务设施。一时间,在天子山、袁家界等地,宾馆、饭店和大小不一的商贸棚点相继出现在绿水青山之间;位于景区交通枢纽的"水绕四门",一批较大规模的宾馆酒楼也开始出现,还在在武陵源景区修建观光电梯。
尽管在世界自然遗产证书上写有"列入此名录说明此文化自然景区具有特别的和世界性的价值,因而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应对其加以保护",但大兴土木式的开发风潮所至,人造的"天上街市"不和谐地耸立在优美宁静的"世界自然遗产"之中。
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充斥在景区内的各色建筑面积已达36万平方米,违章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核心景区内冒出了"宾馆城","世界最美的大峡谷"--金鞭溪每天被迫接纳1500吨污水……在保护与开发的博弈中,开发无限"风光"。
1998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在武陵源进行5年一度的遗产监测时,对景区人造"天上街市"提出了严厉批评:
"武陵源的自然环境像个被围困的孤岛,局限于深耕细作的农业和迅速发展的旅游业范围内,其城市化对其自然界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来自四面八方的批评,使一直把世界自然遗产当成"摇钱树"的张家界人开始从发财美梦中惊醒。
他们认识到:张家界旅游想依靠人数的增加来带动景区的发展之路已经山穷水尽,旅游经济要从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 “保护第一、开发第二”才是发展的最基本要求。
天子山上的"天上人间"和水绕四门的"城市"让位于植被后,金鞭溪水变清了,"退人"、"还景"之后,"显山、露水、见秀,张家界核心景区治理初见成效。
张家界市副市长杜芳禄不无欣慰地称"张家界人代表中国人履行了对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承诺"。
(记者 张春保 苏晓洲 图:禹志明 苏晓洲)
新华网2004年11月23日
【节选】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