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泰富专题- 荣太子功不可没大红筹角色淡化

论坛:江湖理财作者:littletree发表时间:2009-04-09 13:08

<新报>A03港闻新论By杨星2009-04-09
~~~~~~~~~~~~~~~~~~~~~~~~~~~~~~~~~~~~~~~~~~~~~~~~
荣太子功不可没大红筹角色淡化
  中信泰富董事会昨日宣布,董事局主席荣智健和董事总经理范鸿龄辞职,北京中信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常振明接任主席及董事总经理。有关人事变动,象征中信泰富荣氏家族时代正式结束,中信泰富正式「回归」成为中信集团在香港的子公司。
  在改革开放的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下,「荣氏家族」叱咤商场,积极经营中信泰富,由红筹跻身大蓝筹行列,成功扮演国家金融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先锋,创立了中国资本在海外运作的成功模式。随着中国的全面开放,红筹公司的优势退减,再加上人为因素,为中信泰富的人事变动埋下伏笔。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百废待兴,尤其是如何引入外资建设国家,以及引导国家资金走向海外,经验都是一片空白。而荣智健的父亲、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素有「红色资本家」之称,荣家的政商人脉遍及世界各地,兼具商业操作的天赋智慧,拥有当年中国打开经济之门最需要的条件,荣家顺理成章得到国家的倚重,成立中信集团帮助国家向外开拓。荣智健也挟「荣太子」的声势,于1987年掌管中信香港(即是中信泰富的前身),在香港商界大展拳脚。
  自上世纪80年代至回归前,在荣智健的策划下,中信香港先后入股国泰、港龙以及香港电讯等战略性行业,其背后有代表国家行为的影子。当时香港正值回归过渡期,人心不稳,如果由国内企业直接收购、参股港资企业,恐怕引起中方提前干扰香港的误会,惹来破坏「五十年不变」承诺的争议。由中信香港以商业化的模式代替国家出面运作,既可确保中国参与香港战略性行业的管理,防止香港重大利益大举流失,保障香港回归后的财政稳健,又可避免国有化的指摘,降低对本港社会的冲击。
  中信香港充分利用国家的祝福,在本港资本市场运作进取,借壳上市公司变身为中信泰富,打造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平台。经过一是列大型收购,中信泰富市值暴涨,商业版图横跨房地产、贸易、隧道、民航、发电等行业,成为中资公司中的航空母舰,并于1992年成为恒生指数33只成分股之一。香港各界无人敢小看中信泰富这个中国开放的「窗口」,荣智健本人的财富也迅速飙升,连续五年(2003-2007)位居中国富豪榜的榜首。
  因为荣智健在本港商场长袖善舞,为中信泰富的壮大立下汗马功劳,中信泰富虽是隶属北京中信集团的「窗口」公司,却具有浓厚家族色彩,在香港人眼中,中信泰富和荣氏家族是划等号的,这在内地驻港的「窗口」公司中绝无仅有。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全面对外开放是对世界的承诺和责任,国内外企业在中国享受一视同仁的国民待遇,国家也规定中资公司在香港完全按市场方式参与竞争,允许国企、民企来港上市集资。千帆竞发、万舸争流的大背景下,以中信泰富为代表的红筹公司的「窗口」角色逐渐淡化。
  「窗口」公司获得政府支援的资源愈来愈少,市场竞争优势不再,促使「窗口」公司努力寻找高回报的利润增长点,自然高风险也随之而来。中信泰富是次人事变动,固然牵涉人为的因素,从另一角度看,亦是时代发展变化的必然结局。 荣氏家族对中信泰富的影响式微,但是中信泰富目前仍是本港的蓝筹之一,持有、管理本港多项公用事业,与股民、市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希望经过更换管理层后,中信泰富尽快摆脱困境,回复财政稳健,避免对本港社会带来震荡。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