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讓我想起生活中遇到的一個類似的例子,不過是反方向的,老外抱怨中國人。具體來説,香港人稱呼老外為“鬼佬”。這一稱謂的形成可想而知有其歷史原因的,但今天香港年輕人隨口說出的“鬼佬”確和我們掛在嘴邊的“老外”一樣親切自然帶幾分調侃的味道,而決無半點憎恨恐懼的心理了。而第一次讓我對這一稱呼產生注意是在Peter舉辦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討論組中。Peter是來自加拿大的一名外籍教師,在語文自學中心教語言,向我們講述他所體驗的不同文化的差別。第一次他提出對鬼佬稱呼的質問時,大家雖有點驚訝但還是給以耐心的解釋。第二,第三,第四次,,,他在每一次討論時都會提出該問題,而他也不再需要那早已重復了無數遍的答案,只是要抱怨一下爲什麽要用ghost, monster這樣侮辱性的字眼稱呼他們。我的耐性在第五次就達到了極限,紅著臉做了番斷言式的解釋,終于不願再去了。
另一事實:在www.dictionary.com敲入China,查詢結果如下:
Word History: Our term china for porcelain or ceramic ware is a shortening
of chinaware and probably china dishes. Although the word china is identical
in spelling to the name of the country, there are 16th- and 17th-century spellings
like chiney, cheny, and cheney that reflect the borrowing into English of the
Persian term for this porcelain, chn. The Persian word and the Sanskrit word
cn, “Chinese people,” which gave us the English name for the country, go
back to the Chinese word Qín, the name of the dynasty that ruled China from
221 to 206 B.C.
大意為英文中的China一詞源於波斯語中的陶瓷,而波斯語的陶瓷一詞源於中國的朝代名稱“秦”。我不是學文的,對-ese -an的分別一無所知,但有點疑問的是也有許多東方民族被貫以-an, for example Indian, Tibetan, etc. 伊朗更名為伊朗應該不會是名稱後綴的原由,因爲波斯人已經是Persian.
綜上所述,此文有失偏頗。
總在想,如果各種文化能真誠對話,彼此理解各自的特色與不同,而不是將自己的模式和理念看成唯一絕對正確的,認清自己的範圍和局限性,就不會有911慘劇了。理解現實,承認多樣性,在此基礎上做你想做的和該做的事。
中文錄入太慢,說得不知所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