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颠覆早已不是什么问题,八十年代中期在美术界已经有许多透彻的阐释(如高名潞等编的《中国当代美术史》)。楼下诸位也都很到位地赋予了牛的影像的意义(好就好在那几个消失)。我想提出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是换一个人贴这类“消失”的片子,是不是要遭群殴而不会去思想其中的“意义”?如果是的话,我想这是不是意味牛已经掌握了一种话语霸权(用时髦一点的话说是“品牌效应”)?如果肯定的话,接下去的问题是他的这个话语霸权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
牛厉害在不仅会拍,还很会想。心手相应,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