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谈

共 111584 条结果,以下是第 13841-13850 条。(用时 361 毫秒)

机会很小。。。。

江湖谈琴海上笑笑生2006-07-07 12:40:53

笼统的说,儒家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官方学说)的地位之尊,也正因为其所在的官僚政治体制环境下强迫化的结果。 韩非子推崇的“以吏为师”,即是统一天下的中国式人文图景。 从此之后,中国便有士大夫将理想人格追求到极限超脱,对照西方则是市民阶层追求人权到人性化自由。 从这种“人格派”与“人权派”的分野来比拟,泡网里的冲突起源也大多如此见识。 比如,王威是人格派,追求文字的品格圣殿;而无又则是人权派,追求文字的权利自由。 其它混混们莫不如此。。。...

扯淡,没说到点上

江湖谈琴三更天2006-07-07 12:27:29

中国人本来有机会发展出人格的真正内涵的,可惜的是轻浮浅薄的中国人放弃了这个机会。 先秦时代的人们,就像今日之bbs论战,大部分人都以偏激的观点来博出位获得关注。结果就越来越偏离,最后,汉代以后的不肖子孙拿着那些偏激的东西就当圣旨,越来越离谱。 儒家建立思想的出发点,和法家、道家什么的出发点,其实都是一个事件,无非是儒家屏蔽了自己不需要的,而恰恰这些不需要的地方成了其他派别的出发点,从一到二到三以后,细枝末节就成了好些流派的根了。这样发展下来,早就面目全非了。 圣人这个说法,害了中国人,从此以...

黄色图片请贴色

江湖谈琴眉间尺*提头来见2006-07-07 12:03:36

牛啊!

江湖谈琴江湖术士2006-07-07 11:45:14

当然是指照片。 文字很倒饭。

说“仁”的意义--人格vs人权

江湖谈琴海上笑笑生2006-07-07 11:35:16

暂时不去纠缠对“仁”的语境考证,我们不妨来判断儒学与西学的差异(宏观上): 1,仁,可以被理解为儒家建构理想人格--“君子”的一个出发点; 2,仁,由象形文字拆字的推测,也可以是一种观察“个体”与“群体”关系的社会学立足点; 3,比较而言,儒家推崇“重君子,轻小人”的人格理想,而西方社会学说(包括圣经)则是建构于“自由”的人权价值观。 由此,所谓批判儒学与投身基督教的人文视野,无非“人格”与“人权”之间的区别。 有一点值得启迪,则是中国人走向西方,走向未来的精神道路,是否为“人格”转化为...

照照卫道士的嘴脸。。。

江湖谈琴海上笑笑生2006-07-07 11:17:38

奇怪,兰格格居然点名夸你这个伪道士。。。“善良”? 温习你的无良跟帖与漫骂口水。。。你配吗? 显然,你自己托大,以泡网卫道士自封,视转帖营养不良。。。见不得别人的观察与评点。 做人如此刻薄嘴脸,也只能以伪道士嘴脸自居为安。 鉴定:卫道士=伪善者。

请教哈八股文教授多余仁弟

江湖谈琴132006-07-07 11:07:52

诗经里那个仁字怎么是偶的意思? 孔子要死命地推广这个“仁”字? 你重新去读哈论语。 孔子罕言仁字,他一辈子还在对这个字捉摸不定,说“朝闻道夕死可也”。如果我告诉他不仅要爱别人宽恕别人,而且要爱自己宽恕自己,孔子估计立马蹬腿。

当然怨不得人,你跟人不搭界

江湖谈琴道士柳二2006-07-07 08:36:41

文革余孽样板

江湖谈琴南雨2006-07-07 08:11:35

横横

江湖谈琴多虞2006-07-07 04:19:30

洒家回头睡好了再开骂。

京ICP备14028770号-1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