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igo的印度

论坛:江湖色作者:朱子发表时间:2004-01-12 17:35
看你的印度一直有些想法,但是没有时间很好的认真去想是什么东西。那些片片张张经典,构图完美,影调好看,有一点不一样的是突出了黑(高反差),但这点没有改变我的第一直观印象,你的印度很经典。这个印象开始让我思考,我是不是要把照片拍到跟amigo的印度一样好看,最近苦练暗房可能跟这个感觉有关,但是有更强烈的感觉让我没有办法认真的细致的看你的照片,因为太忙了,每天有很多事情要去做,这年头没有人愿意花上一分钟去看一张照片,更不可能去深入照片里面缊含的佛教或文化,还有多少人愿意把时间花在后期制作上让照片更精致。HASS大侠在2002年四月份的一个贴子里说过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并深有感触:“一定要强调工艺美感。我想这可能是将来数码介入影像之后摄影唯一的活路了”,在他那一段话的中间和结尾分别还有这么两句“作为影像灵魂的东西还是“内容””和“ 不管我的片子内容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在相片素质上我绝不妥协”,这一段我理解他想说好的照片会有两个要素很明确:内容和相片素质,我没有办法明白他所指的内容是什么!但是我认为在相片素质上,你的印度系列达到了我对“好的照片”的要求。
2003年看到的还有哼哼牛的印度,就很难不把它们放到一起来看!他的照片在形式上吸引我的有艳丽的色彩,赤裸直接的感受。作为职业身份的哼哼牛很难“不把公社的牛先喂好了”,但这些具有纪实功能性的照片还是具有强烈的个人情绪在里面,让我直截了当的喜欢这种阳光下的纯粹(是姜文的那种绿军装年代里的阳光)。
认真看过前段时间你们讨论印度照片的文字,你说:“我需要更感性的东西”。我一点也没有从你的照片中感受到这种“感性”,或许应换个环境和时间来看这些照片。回忆背心等LLM谈论你的照片时说:Amigo这个理科生!意思好像是你离拍摄对象不够近,也许说的是心理距离,因为在我看来35mm和50mm已经足够近了,物理性的距离没有产生感性。去掉外在的物理性特征之后,照片的内容就只能来自拍摄者的内心。这些照片没有传递给我更多的能引起共鸣的因素,是什么原因我想弄清楚,在你的照片里更多能感受出来的是经典自然流淌出来的装饰性,可能是对经典的反判和对技术的迷恋让我产生这么复杂的感受。
又仔细翻了一遍你印度的那些照片,还是那个郁闷的想法:这些照片太摄影了,让我看着老是想说什么又如梗在喉――这哥们具有批量生产“经典”的本领,不服不行。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一个技术完美的感性的人拍了一系列“刻板”(刻板源自版画系毕业的邱志杰同学 “刻板思维”一词)的照片。
仅是一些胡思乱想!

                2004.1.12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   咦?
  • amigo 
  • 2004-01-13 04:40
  • 81
  • 407
  • 0/0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