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就好在他跟完帖子后,我就少敲好多字。
长话短说:
我的摄影美学里,有两个关键词,音乐感和诗意。
音乐感,用叔本华的话来讲,是一切其它艺术形式的母体,是第一性的,其它艺术形式是第二性的。在黑格尔的美学体系里,则是诗歌第一,音乐第二,其它排在后面。嗯,这位大叔时常有些东西拎不清,咱就不去计较了。
我拍片子,从有拿起相机的冲动到对瞬间的把握,大都是在一种内心音乐的流淌中完成的。虽然有的片子并未把那种流淌的感觉完全表达出来,但那是我努力的目标和方向。这也是我跟猎人说,片子可以成为凝固的音乐的来由。
再说诗意。在拿起相机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兴趣在文学。我对文学的理解,也使我和那么蓝那样的文科生比较容易默契。我最喜欢的诗人是T.S. Eliot,尽管我对他那些新古典主要的主张不感冒,但我无法拒绝他诗歌里的智慧和精美的诗意。他的诗歌不是给人在一分钟内看完的,如果你太忙,他的诗歌很可能就与你无缘。因为除了精细外,他的东西还往往比较晦涩,明徵暗引无处不在,这也是那些诗歌对我的魅力之一。我喜欢那些不那么一目了然,喜欢暧昧,晦涩,喜欢和文学女青年在黑夜中谁也看不清谁的脸,看得见的,只有一双眼睛。。。嗯,大概意思就是如此。
至于罗兰巴特和符号学,那只是在此基础上的一种语言方式,姑且这么讲。背心提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摄影中,如何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作出那么多细微的打算和安排,我以为除了用音乐的结构和诗意的手法外,是无法诉诸单纯的技术手段的,这个时候靠的不仅是大脑的运算,更要靠直觉的体验。如果认为我的片子有很好的形式,而不能体会到这层体验,我认为是一个比较严重的误读。当然,误读也不是不可以的,我就把10美刀的票子当1美刀给过别人小费嘛。。。
顺便说下哼哼牛,不少人喜欢他的直接,我对那种直接的理解,大概近似于Allen Ginsberg或Sylvia Plath,如果也作个类比的话。说实话,那些东西我也一度喜欢过,只是时过境迁,沉淀有所不同罢。如果认为只有那种东西才真切,才叫有感觉,我觉得又是另一个误会了。
背心说的工艺美,我是赞同的。那方面不是我的长项,但不妨碍我对其的欣赏。我也希望能达到那种工艺美的境界,只是一下顾不过来,太忙。当然,人总是能给自己找个借口。。。
先就这样子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