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南洋日报(这份报道我有印象,以前肯定看过)
相信对羽毛球爱好者而言,熊国宝并不是个会让人感到陌生的名字。和韩健、杨阳和赵剑华并称中国“四大天王”的他,是中国羽毛球国家队在1980年代至90年代辉煌时期不可忽略的人物。
杨阳和韩健在退役后曾到大马执教,其中前者已改战商场,后者则在大马居留多年;多次担任在比赛担任评述员的赵剑华在1999年和吴文静共结连理,一年后喜获麟儿。
或多或少,大马球迷都曾在报章或媒体上得知这些昔日天王在退役后的日子,唯独熊国宝,自退役后人们对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曾到泰国经商。
此次趁着他造访马来西亚期间,在蒲种麦克羽毛球学院(MBA)总监李添有的安排下,本报记者有幸和这名中国名将进行访谈,细谈关于他在近20年来穿梭在球员、教练和商人多种身份当中的点点滴滴,以及对当今羽毛球世界的一些看法.....
大器晚成的中国天王
和杨阳和赵剑华等成名得非常早的同期队友相比,要说熊国宝是大器晚成的球员,也并不为过。
当年原籍江西的他原本只是市立羽毛球训练班“旁听生”,1978年进入省队,一直得等到6年后才在全国赛取得男单第6名,被当时的教练侯加昌选入国家队。
但当时比他还小一岁的杨阳已在国际羽坛打出“苏基亚多克星”的名堂;而比他小三岁的赵剑华,也在1985年赢得全英赛冠军。
对于大器晚成的说法,熊国宝并不以为忤,他说:“和他们这些基础稳固的省队相比,江西在各方面都是不足的,就连教练也只是属于业余级的。平常我们在训练时,不管什么技术都要自己探索、摸索。而且小时候打下的基础不扎实,国家队教练也看不上眼,所以进入国家队的时间也比较晚。”
作为第一批被选入国家队的江西球员,他指出:“中国在1984年丢了汤杯后进行重组,陈昌杰和栾劲等人相继退役后,被召入队中的20至30个单打球员实力都处于差不多的水平。但当时教练的重点都放在栽培杨阳、赵剑华、韩健、丁其庆,以及当时还是单打的李永波与田秉毅等人。
“当时我独自来到国家队,可说是江西队的开拓者,没有前辈师兄可以给我指导、而且在基础、技术都不出色的情况下,我并不被教练所重视。不过我告诉自己说,技术基础不如人没关系,那我不懂就多问,然后再比别人练多半个小时。
“或许我也该感谢当时教练并没有把我当宝,否则我就不会进步了。我的个性就是这样,你不喜欢我没关系,我就一直练到让你喜欢我,对我刮目相看。这也是一种反面的刺激教材,过度保护反而会让人无法进步。”
汤杯挫林水镜拿关键分
熊国宝的名字,一直得等到1986年的雅加达汤姆斯杯,才为世人所关注。当时24岁的他在击败当时名气实力都高于他的主队名将林水镜后,不但为中国重夺汤杯,也为自己在国家队的位置奠定稳定的基础。
1984年卫冕失败后,中国教练当时在决赛做出大胆的排阵,收起体力不支的韩健,把杨阳推上第一单打,再让曾胜过林水镜的丁其庆担任第二单打,第三单打则押在打法稳健的熊国宝身上,冀望从2单1双拿下三分。
然而,印尼却出乎意料地把林水镜放到第三单打的位置,打乱中国赛前的如意算盘。
虽然杨阳如赛前预测般轻松拿下苏基亚多,为中国首开纪录,但随后上阵的丁其庆却让印尼把比分扳成1平。
对上当时在印尼球迷心中属英雄级人马的林水镜,对当时首次参加汤杯赛的熊国宝而言,无疑是犹如要穿越一座险峻高山般的艰巨任务,让旁人无不为他捏了一把冷汗。然而最终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熊国宝以两局15比13将林水镜斩下马来,拿下这关键的一分。
和熊国宝一炮而红的风光相比,林水镜仿如那届汤杯的悲情英雄,他和叶忠明随后又在最后一场双打两局不敌李永波与田秉毅,成为印尼送杯的最大失意人。
尽管当年的比赛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但熊国宝在受访时形容当年只是偶然下得来的胜利。
他坦承:“赛前看到名单时确实让我吃了一惊,当时要击败属于天皇巨星级人马的他并不容易。但我下场前也不想去顾虑太多,反正下场打就是了。
“当时不管是在技术水平、体力、心态、实力或经验,他都比我占据优势。如果不是因为兼打单双打让他兼顾不来,他可能就打败我了。
“当时教练赛前给予我的任务就是尽量去拖跨对方的体力,因为他接下来还有一场双打嘛。再说,当时压力也不在我这里,我就尽量耐心跟他打多拍,反正不管他怎么打,我都顶回去就是了。
一箭双雕的胜利
“我想当时他可能也顾虑到要保留体力应付接下来的双打,所以当我们首局打成13平后,他就矛盾了,要加5点还是2点(当时在打成13平后,球员可选择要加到17点或以15点决胜负)好。一心想快点结束比赛的他最终选择加2点。结果次局再出现同样情况时,他又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才让我赢得了比赛。
“这场胜利可说是一箭双雕吧?既完成了教练赛前给予我的任务,拖跨了他的体力,也赢得了比赛。”
全文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