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苏的帖子不只是演义更是评书。三国演义总比三国志好看,三国评书比三国演义更受到群众的欢迎。萨苏的一些散文味道足,招人爱看,只要不涉及历史,我还是爱看他的帖子。
第二篇,熊国宝继续未完的使命是来自于2006年南洋日报日报对熊的专访。
第三篇,从旁听生到世界冠军--记熊国宝是80年代特别流行的人物通讯,其中也有些报告文学的痕迹。在转载此篇的网站上还收录许海峰、汪见虹、韩爱萍……一大批80年代体育明星的通讯,我的印象是全部收集于当时的《新体育》、《体育报》等报刊杂志,非常熟悉。
这些文章都是记者对这些“体育界青年代表、世界冠军、时代楷模……”采访而来,要求记者深入生活第一线,有些记者甚至“深入生活”到和运动员同吃同住好些天,对运动员的生活情况、内心世界和周围环境都深入挖掘,力争反映出受访者的特点和与众不同之处。其中写心理活动非常普遍,那个时代的记者最喜欢问的问题是你当时(落后、或要拿冠军,或第一盘失败)怎么想的,然后记在小本上。熊的心理活动不是记者的揣度,而是如实记录,除非他自己瞎说。这一批文章都打上了80年代对这些“榜样人物”简单正面宣传的鲜明烙印,有时代特色。聂卫平同志在前两届擂台赛连胜后,曾做过一个报告《祖国在我心中》,其中就说记者同志们最喜欢问他的问题是“在最后一局的最紧要的阶段,你是怎么想的”。聂说,没那么多想法,就是在想棋。熊国宝落后林水镜5分,想起教练的叮嘱的心理活动太正常了。正说明萨苏的“要熊先输后赢”是自己的臆测。与对手比略逊一筹、势均力敌甚至稍胜一筹的体育比赛里根本不可能开局就故意让上几分球,这不是在玩火嘛,还美名曰匪夷所思的“让球”。瞎掰。
第一篇中国羽毛球史话,我不知道出处,以前也没看过,感觉象是喜爱羽毛球的早期网络高手写的。这类文章,没有报刊杂志发表的束缚,文笔自如、史料准确,内容扎实,我喜欢这类史话。